准备金率上调是明智之举 宏观*策并未转向_经济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除农信社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策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而在此次调控中得到“豁免”的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13.5%。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策转向?央行今年初的“突然之举”让社会各方揣测不断。 “适当进行*策调整和收缩是正常的。央行本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仍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并非货币*策收紧的标志。”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公开表示:“全年的货币*策仍将会保持,同时在使用调控工具时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 今年新增贷款过快 去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央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策,为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信贷支持。全年的流动性猛增,基础货币投放量比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充裕的流动性为经济的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货币供应量长期而持续地高增长也传递了危险的信号。 据央行公布的去年1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增幅比上年末高13.0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2.05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央行将2009年的金融形势定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进入2010年,信贷增速仍居高不下。“1月份第一周新增货币达到6000亿元,出现了新增贷款过快的现象,是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主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策工具之一,可以直接实现从金融机构抽取资金,进而达到总量调控的目的,相对于加息而言是更为缓和的调控*策。“央行此举是为了控制信贷增量,保证年初制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策得以有效执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分析:“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本身也有较大的调控空间,对于央行控制信贷的目标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操作工具。”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造成当前市场流动性较充裕的原因主要包括:贷款增长明显,央票大量到期以及由于境外资本流入、出口超预期回暖等造成外汇占款明显增加。央行出于前瞻性管理需要,上调准备金率正是及时灵活调整货币*策工具的表现。 准备金率上调是明智之举 央行1月12日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一出台,即刻受到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并对各资产市场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总体而言,专业机构对于中国央行的这一举措给予了积极评价。不少海外专业人士认为,鉴于经济基本面上的差异,中国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自身状况作出的及时、明智之举。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说:“中国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明确表明,*策制定者正履行引导信贷的承诺,避免通胀上升以及资产泡沫。”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高级分析师布赖恩·杰克森说,中国央行尽早行动“很可能避免了未来被迫进行更严厉的紧缩*策”。美林全球研究经济学家陆挺评价说,这是一个合理的举动。 就准备金率上调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而言,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准备金率上调约冻结3000亿元资金,对存贷比不高的大银行来说,放贷能力不会受到明显制约,而存贷比较高的中小银行将会受到更显著的影响;对绝大多数银行普遍调高准备金率,可以比公开市场操作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小银行贷款增长的控制力。 体现央行宏观调控作用 央行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将保持货币*策连续性稳定性,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策,提高*策针对性灵活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因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策性的转向。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实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定方针的体现,主要是针对1月份信贷增长过快的现象,并不意味着货币*策的转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当前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外贸顺差仍然较大、部分资产价格存在泡沫、去年年底信贷增量仍有快速上涨势头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相应调整,同时也保证了适度宽松的货币*策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支农金融机构暂不调整,也体现了中央调结构的决心。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正常措施。”中国建设银行董事景学成表示,这是央行针对通胀预期采取的灵活的调控手段,体现央行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体现了央行“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的强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