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发现了 [复制链接]

1#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发现了,为啥还不改呢?圆和元,您真的能分清楚吗?

用了那么多年的现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上,不同面值的纸币都有相对应的繁体数字,并且都是以“圆”为单位,而不是我们日常中常用到的“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还要从我国古代的货币文化说起。

在夏朝的时候,多用一种海生的贝壳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古人称之为“海贝”。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分割天下,立地为王,所以货币体系是杂乱无章的,其中,铲币、刀币、环钱、楚币四种为当时主要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后,立刻颁布货币改革令,废除各国的货币,并且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这种外形是圆,中间是方形的钱币形状固定了下来,作为基本货币一直持续到了元朝。

所以,经过千百年的更迭,“圆”作为货币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虽然宋代产生了以纸币为代表的交子,但是因为过度的发行,导致了宋代末年经济体系的崩溃,交子也被弃用。

而在明清时期,人们更习惯于用银锭来进行交易,以银锭的重量为计量单位来进行商品的买卖。而重五十两的银锭在当时被称为“元宝”,这是“元”第一次出现在货币名称中。

但是,随着国门打开,很多外国商人进入国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纯度不够的银子。所以,银锭由于纯度,规格和重量的不同,导致换算的过程变得很复杂和麻烦。

而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大量的外国货币涌入中国,严重地影响了当时中国货币的使用。不平等条约造成的大量白银外流,加上严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变得日益严重。

而列强在中国投资的工厂,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在年,铜元就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的基础货币。而后,清政府决定尝试“废两改元”。在年颁布的《币制则例》中,明确规定将货币变为单位“元”,名字为“银圆”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发行货币银圆,也称为银元,就是咱们所熟知的大洋。而这大洋的来历,也颇有意思。

早在十五世纪,欧洲国家就有了统一的货币体系,由专门的货币加工厂制造出统一的银质钱币。随着列强入侵中国,这种钱币也在中国流通开来。

用惯了银子的老百姓们对洋人使用的这种银币满是新奇,而且这种银币比正常使用的铜币要大得多,所以起名为大洋。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虽然元、角、分开始成为了统一的货币单位,但在纸币的印刷上,还是以圆作为单位。这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很奇妙的设计。

首先,“圆”作为从秦就开始存在的货币单位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圆”被使用在很多正式的场合。

在《近代汉语词典》中,其实“元”和“圆”作为货币的单位意思基本是相通的,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里面第十七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但没有明确的表示“圆”不可以使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圆”本来就是货币单位的正字。而“元”也是人们后来为了方便简化而来,所以,在纸币上,我们看到的繁体数字后面跟着“圆”,而硬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则搭配的是“元”。

这么一看,纸币上的“错误”,更加地证明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转自:今日头条

原标题:《人民币上有个“错别字”,连小学生都发现了,为啥还不改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