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可波罗与三星堆海贝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何大江/文

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数千枚海贝。海贝穿孔穿成串,贮存于罍、彝、尊或人头像之内,古蜀人显然将这些青铜器当作了存钱罐或者保险柜。成都平原不产海贝,它们必然来自沿海地区,尤其是三星堆出土的海贝中有一种货齿贝,只产于印度洋的深海区域。马可·波罗自然没见过三星堆的海贝,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他笔下的叙述,却从一个断面揭示了三星堆海贝的来源之谜。

马可·波罗笔下的海贝

马可·波罗记载过元代的成都城、锦江和安顺廊桥。在游记中,他多次提及云南一带将贝壳当作货币使用。在昆明城,用海里才有的白贝壳为币,“八十个贝壳可兑换一个银币”。“离开押赤城,向西走十日,便到达哈剌章省的一个主要城市,这里也隶属于大汗,由他的儿子忽哥赤在此行使皇家的职权。”马可·波罗明确地说道:在这个城市,用作货币的贝壳是从印度输入的——这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也是破解三星堆深海贝壳之谜的关键。

原文中的押赤城,即是元代蒙古人对昆明的称呼。而哈剌章省,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即大理地区,广义则指整个云南。游记称忽哥赤在此行使皇家职权,也是符合史实的。忽哥赤是忽必烈大汗的第五子,年被封为云南王。

那么,游记中的这个重要城市是哪儿呢?打开地图就能看到,昆明往西略偏北,直线距离约公里即是大理——崎岖的山路远不止此数,十日的行程是合理的。而忽哥赤驻扎之地正是大理——云南首府从大理迁往昆明已是年之事。另一句话,“该处的每条河道都出产金沙”,也为这座城市的定位提供了佐证。大理北面数十公里则是金沙江,那里出产黄金早就记载于书。“金生丽水,玉出崑岗”,丽水即金沙江之古称,古人诚不我欺也。

“从哈剌章省西行五日,便到达了匝儿丹丹省……这个地区的货币是黄金,有时也用贝壳。”匝儿丹丹是傣族生活之地,大致为沿怒江、澜沧江一带的今日云南西部与缅甸东部。按游记,从大理西行五日即可到达此地,而当地居民则有以薄金片为牙套作装饰、男子文身的习俗。

秃喇蛮也使用来自印度的贝壳为货币。然而,让人震惊的却是接下来的记载,“此地的市镇和城堡有许多位于高山之上。这里的人死后,实行火葬,不能化为灰的骨头,就被放入木箱中,带到山上,藏在岩石洞中,以免受到野兽的侵扰。”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心脏禁不住扑棱起来:天哪,这不就是僰人悬棺吗?

海贝串起南丝绸之路

用作货币的贝壳,来自印度,它是破解三星堆深海贝壳之谜的关键。且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印度,那些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正是将海贝穿磨成孔,以绳为串,用于贸易流通。跟三星堆相较,关山阻隔、相距数千公里的两地,为何使用货币的方式如此一致呢?

从三星堆到古印度,在高岸低谷与原始森林之间,其实暗藏着一条古老的国际贸易通道——蜀身毒道。“身毒”为印度古称,读作juāndú,又称天竺或贤豆,到了玄奘大师,才译为读音更为准确的“印度”。蜀身毒道,又由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和永昌道四段构成。其中的五尺道,也是古蜀王杜宇从朱提至成都创建功业所经由的道路。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提到以海贝为币的地区共有5个:秃剌蛮(川南、滇北)、押赤(昆明)、哈喇章(大理)、出产苏木和大象的罗斛国(泰国)、“省城”为永昌的匝儿丹丹(云南西部、缅甸东部)。把这5个区域用线串起来,就可以看出,这条线大致与蜀身毒道重合。三星堆的海贝从哪儿来,已经不言自明。

蜀身毒道后来又被称作南丝绸之路。它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抵达印度,总长约公里,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这条数千公里长的古道,或盘旋于峻岭,或蜿蜒于密林,或开凿于峭壁。年间,因人事兴废而隐隐绰绰,时断时续。通过这条路,靠人背,靠马驮,汉代蜀地的布料和邛竹杖到了大夏(阿富汗)——此为汉使张骞所见(见《汉书·大宛列传》),而印度洋的深海贝也到了三星堆。这条商道使用了年,汉代的成都就是通过它进行国际贸易的。蜀身毒道,见证了成都自古以来的开放和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