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文史是一幅画,文化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园,历史是繁星。历史是漫长的,世界是广大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漫长,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真伪难辨,本文从东周——春秋时代楚国货币体系以及使用的货币的情况。本文共计字左右,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朋友们,我们现在每天都需要用钱,但是真正看到钱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少了。在电子支付盛行的时代,许多学者坚持认为现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知道,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金属货币、纸币的可全都是我们中国。钱,这种东西将何去何从呢?让我们追本溯源,先看看货币的发展脉络。我国有记载最早是在商代,就开始用海贝作为货币。随着经济发展,天然海贝不够用,大约在年前出现了青铜仿贝形制模仿手指肚大小的货贝——贝壳,它们是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
大约是在东周—春秋时代,尽管贝币还没正式退出,但铜币已成为主流。由于列国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各地货币的演化走上了不同轨道。唯有南方的楚国,坚持使用商周时期以来的贝状铜币。楚国的铜贝形制比天然货贝略小:大的长1.8厘米,小的不足1厘米。但外形依然保持了扁平的贝壳状:总体呈一端圆一端尖的椭圆卵形,正面平缓凸起,背面磨平或内凹。轻重差异很大:最轻的不足1克,重的达6克,最常见的一般为2.5克——3.5克。
南方楚国的货币体系中,除了蚁鼻钱,还有布币(铲状铜币)、金版和铜钱牌。蚁鼻钱因面值小,多用于国内民间小额交易。大宗买卖和国际贸易,则多用布币和金版。楚国的布币有大小之分,小者高4.5厘米,大者高10~13厘米(俗称“楚大布”)。后者正面写“殊布当釿”,背面是“十货”,有的学者据此猜测一枚楚大布可兑换十枚蚁鼻钱。楚金版上多有“郢再”(yǐngchēng)或“郢爰(yuán)”方形小印戳(郢为楚国都城,再、爱为重量单位),它们是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使用时切割成小块称重。长方形的青铜钱牌,也是楚国特色,专门用来兑换楚金版。
南方楚国铜贝正面有纹饰,但不再模仿海贝腹面的沟齿纹路,而是阴刻着神秘的符文。其中90%以上形似汉字“咒”。那两只“眼睛”再配上正面尖端的圆孔(坑),看上去像是张惊恐的人脸,故而民间常称之为“鬼脸钱”。鬼脸钱的“脸”,实际上是一个字加上一个穿孔,相当多穿孔只是实心的“坑”,与19世纪末西方的名画《呐喊》迷之相似。今日对它们的正式称呼,则是“蚁鼻钱”。
朋友们,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文化历史的小导游。(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