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印度尼西亚一直流通中国的古钱。上个世纪,在爪哇、巴厘岛均发现了大量的中国铜钱,主要以北宋钱为多,同时还有少量当地铸造的铜钱。这说明在古代印度尼西亚地区主要流通中国铜钱,本地钱兼用。明代人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记载爪哇国“买卖交易,行驶中国历代铜钱”。年,宋庆龄在《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报告》中指出:“在巴厘岛上我们发现比别处较多的中国、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事实。我们国内已经不易看到的铜钱,在巴厘岛上家家都能找到,这种铜钱被停止流通还是不久的事情。”
图1越南自铸吏丹利宝铜钱正背面
爪哇岛地区自己也铸造钱币,由于缺少铜矿资源,一般采用重新熔化中国古钱的方式,但是大都比较粗糙,钱币文字一般歪歪扭扭。近年,在巨港出水了数量众多的“吏丹利宝”锡钱(图1),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吏丹利”可以读为“史丹利(stanley)”,是某个商号、船号或者商人的名字。这种钱币属于商用货币或者商用筹码范畴,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内流通使用,也有学者认为这种钱币或许是移居当地的华人所铸造的。
马来西亚
中国与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贸易史,早在12世纪,苏门答腊旧港的三佛齐就开始流通中国钱币,中国钱币在当地一直承担主要的货币媒介功能,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近代。
19世纪2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的版图上出现了许多小国和地区,比较著名的有“马六甲”“沙捞越”等。这其中有些国家就发行汉字钱币,诸如“彭亨”(PAHANG)就曾发行一种正面是中文、背面是阿拉伯文的乾盛通宝钱。在佛柔(JOHOR)地区,由于当地具备航运优势,海运贸易一直十分发达,一些领主开始被允许发行代表自己公司的钱币,以用于日常的支付或者在赌场里使用。在本德哈拉统治的苏丹地区,当地允许华人从事传统的赌博业,于是便出现了在赌场里流通的特制钱币——柔克(JOKOR),这种赌场币与现行流通钱币可以实现兑换。一般而言,4枚柔克等于一个大帽钱,枚柔克可以抵上一枚银元使用。
泰国
泰国历史上主要以白银为货币,但它与中国的银元宝、船型银锭的样式并不相同,有自己独特的形制,泰国人称呼它为“子弹银币”(图2)。实际上,它的外形并不像一枚子弹,反而与海贝相近。这种货币由于含银量高,受到了商人的认同,甚至还进入中国市场流通。
图2泰国子弹币
19世纪,西方商人在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交易十分频繁,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影响,我国也有很多人到南洋地区谋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去了暹罗(泰国)。去南洋的这些人很快便发了财,但一人孤身在外,抛弃妻子、背井离乡的生活状态使得他们往往聚集而居。干活之余,为了排解苦闷,他们便聚众赌博。最初的赌场往往使用现钱。后来有一个叫昆帕的赌场老板率先制作了一种瓷质的筹码,当地人称为“皮”,以代替现钱,进场后先把现钱换成“皮”,然后使用“皮”下注,赌完之后再换成现钱。由于赌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信誉也越来越高,便出现了市场交易以“皮”交易的现象,甚至后来非常普遍。年,泰国市场出现了辅币不足的现象,“皮”一度充任社会中流通的辅币使用,这就是泰国瓷钱的来源。目前来看,泰国瓷钱发现数量不少,它们制作一般比较粗劣,常见有泰兴派巴、和派巴、聚兴公司等(图3)。
图3泰国形形色色的瓷币
上述这些货币文化的交流,不仅让彼此之间产生了诸多文化共鸣现象,而且促进了整个东亚地区货币体系的构建。我们知道,世界上的货币体系主要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是以希腊、罗马货币为代表的西方货币体系,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货币体系。东方货币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外表相同、内涵统一的货币制度,这与彼此之间的货币交流是分不开的。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12月刊《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文化交流》作者:朱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