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文化易旭东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十一

新蜀国在越南冉冉升起

易旭东

秦人的强大,已超出“古成都人”的想象。

决战惨败。“蜀泮”带领残部,分两路辗转南迁。

一路,沿“灵关古道”,逃至今西昌和云南姚安,辗转南下入广西;一路,从宜宾经高县、筠连的“朱堤道”,进入云南,折向东入贵州,借道夜郎国,沿北盘江直去广东,进入交趾。

了如指掌。“蜀泮”与随从对“南方丝绸之路”与路线。

越南,取名“南越之南”。

古越南人两个脚趾相交,被称为“交趾”。

图片来源:看北朝网易号

纠缠千年的历史渊源。越南属百越的骆越之地,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雄王貉龙君“神农氏”后代,泾阳王与洞庭君龙王之女所生之子。

越南官方史籍《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早期越南由雄(或雒)王建立的文郎国开始。雄王有一个美艳公主,先世蜀王想要为王子娶为太子妃,雄王没有同意,导致富裕的古蜀国怨恨……

声东击西。秦军知之已晚。

神秘消失。“灵关古道”上,行色匆匆的迁徙队伍,3万军队、2万匠民,有忐忑不安的官吏,有专司祭祀的巫师,有负责筑城的工人,有制造青铜器的匠人,还有成都城逃出的百姓……

“古成都人”,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丝衣,衣服上还绣有龙、云、人面、回字的图案,衣服袖口窄小,背面比正面长,像长着尾巴一样;梳着高高的椎型发髻,贵族还戴着莲花高冠。

在三足陶盉里,烹煮肉食。

用瓶形陶杯中,装盛酒浆。

把海贝作为财富的象征,作为法定货币进行买卖、收藏、陪葬。

对襟衣,军士中穿着较多的服式。

无领服装,对襟长袖服,窄袖长至腕部,无衣领,两襟相交露出颈部在前面成V字形,腰间系带两周。衣服上有明显凸出的纹饰,上身前后为云雷纹,两肘部为变形的夔龙纹。

军士不论拈弓射箭,还是持矟挥刀,都身心合一,得心应手,进退自如。

一组7个排列整齐,面目冷峻,骑马挥刀的军士,阴森恐怖。数以千计的重甲骑兵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有如决堤洪水,一泻千里,所向披靡,奋力劈杀。恐怖的血腥格杀战争场面。

沿着“藏羌彝走廊”,“古成都人”继续南迁。

沿途,“蜀泮”的背影几乎如影随行。荥经严道古城附近发现一批军事墓葬,出土棺盖蜀纹,大量典型的巴蜀式兵器,铜戈、铜矛、铜剑,上面雕刻着虎的头颅、蛇的尾巴。

荥经县严道古城遗址(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一种象形符号,一个符号就是一幅图画。

有完整的故事寓意,但不能作为文字连接起来解读。

图语刻在青铜器、印章上。

以近乎玄秘的方式,代代流传。

“古成都人”似乎想通过“巴蜀图语”,表达对古蜀先王的尊敬、怀念。成都三洞桥战国遗址出土的铜勺勺面上刻了五个巴蜀符图,上排是鸟文、鱼文,下排为龟文、心文。一处图语,似乎代表一位古蜀先王。鱼文,代指鱼凫;鸟文,代指杜宇;龟文,代指鳖灵;心文,如同虫状,疑为蚕丛。似乎在释说古蜀诸先王永远长寿,带有祈祷之意。

王字印章上的巴蜀图语(图片来源:雅安新闻网)

有些部落,定居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

南方丝绸之路。商周年间,便已开通。出成都至雅安,越大相岭,至汉源,再逾小相岭,至泸沽、会理,经云南昆明、楚雄,至通海,循盘龙江(清水河),最后到达今越南北部。

大、小相岭以南,历来是“西南夷”部落地盘。

越西、西昌、盐源、昭觉、会理等地,沿途留下墓葬与青铜器。

失去记忆的尔苏人。在四川凉山的甘洛、越西、冕宁、木里,雅安的石棉、甘孜州的九龙等地,分布着一支迁徙而来,总数仅两万余人的族群——尔苏人。躲避战乱、屠杀,逃亡到深山,居住在凉山的甘洛、越西,雅安的石棉、汉源四个县,散落在“灵关古道”地区,史称“河道七场四十八堡”中的二十九个堡。还有人的族群在深山,与周围的仿佛格格不入。

尔苏人男子,普遍高大英挺,头发微卷,高鼻深目,脸部特征极似三星堆出土的铜人面具。尔苏妇女,多缠黑白布帕,用银泡点缀额前,服饰精美,刺绣水平极高。三星堆玉璋中,一些代表日月星崇拜和时辰的图形,在尔苏人的经卷图画文中也有出现。

尔苏女(图片来源:成都出发搜狐号)

不是藏族。甘洛县的尔苏人,古羌直系后裔,被秦军追驱至此。

“古成都人”与古蜀文明,一次有去无回的出访。

伴着凄婉悲凉的羌笛。

身后,隐约还能听到刀剑碰撞的声响、悠长的号角声。

“灵关古道”藏了多少秘密,至今无人能说清楚……

忍痛告别家国。

灵关古道青石板上的马蹄印,凹痕深陷,记载着历史的痕迹(图片来源:旅游四川)

王室贵族保护着“蜀泮”,按照老蜀王“秘制”的路线,向尚处于莽荒状态的中南半岛挺进。前往百越,与成都平原一样肥沃的平原,同祖同源,那里住有同为炎帝后裔部落的族群。

主要分三路向南迁移。

一路,沿府河(岷江)而下,先在成都平原边缘乐山盘桓,不愿走的伤兵、妇女就地留下。

这一路,吸引秦军主力部队,掩护其它两路。

一路,沿“灵关古道”经邛崃、汉源至今西昌,短暂休整,包揽散兵游勇,补足粮草,南渡金沙江而入姚州(今云南姚安),经今云南礼社江、元江,顺利进入交趾,盘占红河平原。

一路,沿青衣江、雅砻江南下,至宜宾、泸州等地入贵州,借道夜郎国入云南。云贵为楚国势力范围。稍得喘息,从滇池至文山,再沿泸江(盘龙江)上游,进入越南北部宣光地区。

雅砻江(图片来源:品鉴彭州)

以攻代守。从贵州、云南,再到桂西、桂中,艰苦跋涉,千里跃进。

“蜀泮”一面设法与秦军作战斗勇,一面沿途与土著部落周旋斗智,炼就聪明才智,与沿途许多部落联盟,被众多雒越部落推选为首领。加上沿途陆续加入的部落族人,带有10万之众。

由军人带领着的移民队伍。并非真正的军队。

时间不到两月,到了广州。

随军的匠民,各司其职,建临时行宫,同样时间不到两月,在泮溪建起了一座规划四正、街巷宽敞的微型城市。“泮溪”如常州武进的淹城,几层环水,有石兽两只,一只鹿,一只羊。

广州建城之始。

“泮溪湖”南部,用大公子“逢”之名,命为“逢源”。

休整几月。为进入“交趾”修养生息,恢复元气。

秦军闻讯,追杀“蜀泮”抵达广州。仍然是知之已晚。

抵达越南的时间在前年末。

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土著部落政权“文郎国”。地处红河萦回贯注地带,每年雨季必汇为泽国,而潮水涨消,带来肥沃泥沙,宜于垦殖水稻,这里的西瓯、雒越两族也多以农业为生。

结绳记事。土地称“雒田”,百姓称“雒民”。

“雒”即“鸟”,有“雒田”即“鸟田”之说。

雒田在海边,田地的大小,依潮水的上下涨落而定。

文朗国以“东山文化”(清化省东山村遗址得名)为代表,以青铜鼓出名。

“蜀泮”与“古成都人”,再不是“得且住,为佳耳”的“小富即安”。在收服西瓯的良家女人后,常望着雒越的野玫瑰们发呆,血液里的创业基因、心中的扩疆大计,如火焰般燃烧。

地域逐渐扩展带给他们难言的幸福和快感。

这种快感在与瓯雒的争斗中依旧得到延续。

“蜀泮”从11岁进入百越地区,逐渐收降当地的西瓯族,慢慢形成一个强大部落联盟,指挥数百次军事行动,身先士卒。经过40多年的历练,逐渐“独霸”红河三角洲,呼风唤雨……

红河三角洲(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南越、雒越、西瓯总兵力才5万人。

抵抗秦军后,仅有3万兵力。

古蜀国已历年,开明王已到十三世。

文明程度高,与秦国军队、百越部落长期战斗,沙场久经,作战经验丰富。

雒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射猎采集阶段,“射生为活,吞噬昆虫”,在曾经富裕、强大的古蜀国“蜀泮”军民面前,慢慢地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平原土地,不得不迁徙到更加荒凉的山区。

《水经注》中写道:越南北部,“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水上下。民垦食其田,谓之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铜印青绶”。

既无文字,也无政权,更无姓氏。

文郎国只是部落联盟,还没有达到国家的层面。“瓯雒”的“瓯”,指“西瓯”(今广西西南、越北的越族),“雒”指“雒越”(今越南西北,古百越族一支)。西瓯、雒越各部落的领袖。

文明与原始的碰撞,战争无可避免。

“废武备而不修,惟日事酒食为乐”。

自恃强勇。雄王不可一世,一如当年古蜀轻视秦军的真正战力。

前年,雄王仍在美人醇酒中潇洒、倜傥,在正当壮年“蜀泮”的一声高呼“冲锋”中,文郎国灰飞烟灭。直到蜀军攻入,如梦初醒的雄王,吐血投井。

复兴“蜀国”。

“蜀泮”将西瓯、雒越两国合并,新建“瓯雒国”。

史称“安阳王”。《太平寰宇记》引《南越志》:“瓯雒国安阳王,巴蜀人也,姓蜀名泮。因先祖求雄王之女媚娘为婚,不许,怨之。泮欲成前志,兴兵攻雄王,灭文郎国,改曰瓯雒国。”

雄王子孙。越南官方史书采用的神话说法,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神农氏炎帝四世孙泾阳王,被封到南方的百越,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百粤之祖”的貉龙君。

长子称为“雄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追为国祖。

文郎国,传了十八世王,首都在今山岭地区的越溪,地形险要;瓯骆国,首都在今河内以北17公里的东英县境内,一马平川,二者相距颇远;雄王建立的文郎国都城,未见有城墙。

在《史记》中,安阳王的瓯骆国,司马迁称作“瓯骆”。

东汉班固的《汉书》中,也叫“瓯骆”。

越南京族(越族)、黎族、水族与老挝龙族的祖先。

越南京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建造首都“螺城”。

规模庞大、结构独特的军事防御工程。

重要“粮仓”。今河内和古螺城一带是平原地区,要站住脚,有效地抵御秦军,一定要有城墙的保护。“把成都搬到越南”,在像故乡成都平原一样肥沃的大平原上建立了国家。

冉冉升起。一个新的古蜀王国在交趾。

略显沧桑。“蜀泮”离开成都平原只有10岁,少年老成,如今已经59岁的安阳王,看不出君王的威严容颜,生存环境所迫,需要处心积虑的运用超常的智慧,才能挣扎出一片天地出来。

定都封溪。“安阳王”,“开明王”的同音异写。

“安阳”读音,在上古时期与“开明”相近。

封溪建城,费时九年。城曲缩如龟。在越南古籍《岭南摭怪?金龟传》中,记载古螺城:“筑城于越裳之地……其城延广千丈,盘旋如螺形,故曰螺城,又曰思龙城。”

城“随筑随崩”,便立坛斋戒,祈祷百神。一金龟出现,“助王筑城一月而就”,事与在前年张仪筑成都城略同,俗称“龟城”。地形与方位格局与成都吻合,都适应地舆环境而建。

成都筑城传说的“越南版”。

如今,成都市中区青石桥地段,当年神龟殉难之地,青石桥古名叫“龟化桥”。

上世纪80年代成都青石桥(图片来自网络)

又一个三星堆、金沙村彷佛降临。

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共筑三重夯土城垣,城外有护城河,外城周长8公里,内城周长6.5公里,宫城周长1.65公里。古蜀文明的延续。

三星堆商城遗址面积26平方公里,成都商周遗址面积达15平方公里。

都大于中原同期城市。

古蜀的都城建设比中原地区发达,时间也比中原早。

到了汉代,从成都至交趾的水路交通,也很便利。

四川、云南和今越南北部,已有了经红河航道南北往来的水陆通道。《汉书?地理志》记载:“(西随)麋水西受徼外,东至麓泠入尚龙溪,过郡二,行千一百六里。”

内陆的西随水(云南金平北部一段红河)与交趾麓泠县接,许多支流入交趾郡尚龙溪,由红河口入北部湾,打通了内地与北部湾沿海的交通,为西汉更好地经营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余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