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7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戴金耳环,视海贝为财富当货币 [复制链接]

1#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玉门市清泉乡乡*府东侧约米处,因有红土山沟,土色似火烧一般而得名。

年,这一古文化遗址就被发掘,出土了大量彩陶和部分金属器,据初步分析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距今约年左右,称为火烧沟类型文化。

早在年9月,我们就采访了时在玉门市博物馆工作的伍东民和玉门市文史资料委员会张怀德,许多珍贵的文物遗存就像谜一样昭示着这一带的人类文明。

独特的火烧沟文化

撰文|路远

知识青年将陶罐带回兰州

年春天,玉门清泉公社中学破土动工,清理地基的难度很大。因为这一片地方有很多古墓,并且上下有好几层。从挖出的墓葬品看,大多是一些石制品和陶制的罐子,也有少量铜制品。当时,工程队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古墓遗址,推土机将一些墓葬推平,大部分石、陶制品被破坏,少量完整的陶罐、铜器被人抢走。

当时,清泉公社有几个兰州的下乡知识青年,一个叫杨明的男知青在现场看到许多被打成碎片的陶罐很可惜,马上想到自己的一个亲戚就是搞考古的,给他讲过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他知道这些陶罐都是珍贵的文物。这位知青回兰州时便把陶罐带给考古队的亲戚看,断定它是年代很久的文物,省上便派人到玉门组织发掘。

10万年前玉门一带就有人类活动

清泉公社火烧沟这一带属板结沙土结构,终年降雨极少,气候干燥,因而几千年的古墓得以完好保存。考古队发掘一个多月,共清理墓葬座。这座墓葬大体分三个时期:一是新石器时期期的墓葬,二是汉代墓葬,三是魏时期的墓葬。

从地层分析来看,专家们认为,在远古时期,至迟在距今约十万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从最下层墓葬出土的文物看,基本属于齐家文化类型,据今年左右。后来,省博物信通过专家认定,火烧沟基葬的时间为新石器晚期(与夏代同时)距今大约年上下。虽说这一古遗址类型属齐家文化类,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便因其地名单独称其为“火烧沟文化”。

暮坑大多是东西方向,并且无一例外的尸骨都是头东脚西。在中层基葬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即有些大片墓葬的墓坑相互间距离都是九尺,头部都向东方。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专家们基本的看法是,当时活动在这一带的是以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部落,这是他们的一种民族习俗。另一种观点认为,“9”这个数字一定有他们特定的含义。头向东方,因为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只能是一种推断。

年前人类就戴金耳环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文物,种类较多,并且有金、铜、石、骨器和陶罐共存的现象。年前,那时还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的石器和少量陶器,而生活用具大都是陶制品。可是,在当时清理发掘的墓葬中,竟发现了为数不多的金鼻环、金耳环。

这些金制品,很让人不可思议。因为从一般常识讲,商代有了青铜器,战国时代出现铁器,这是针对发达的商周地(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言,而地处大西北戈壁荒漠河西走廊的玉门一带,生产尚不发达,远古时期何以会有金制品出现呢?这一现象,至今有关考古专家还没有一个权威性定论。

墓葬中的陪葬物品十分繁杂,甚至出现了海贝。其中有的海贝在死人的口中,也有的贮藏于陶器之中,显然是已赋予货币职能,作为货币财富随葬。火烧沟遗址虽然被发掘,并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远古文化类型,但需要说明的是,它并不是这个文化类型的全部,许多方面至今仍是这一文化的空白。

比如说,在年左右的年代之前,火烧沟原始人类穴居的居地、火塘都没有发掘出来。那么,是否会在现在清泉中学一带的范围内仍埋藏着?再者,从年春天清泉中学师生植树时无意挖出的“人形彩陶罐”这一文物珍品来看,现在火烧沟遗址未被发掘的中心地带,无疑会有更为丰富的遗存。

古代暗号工具—陶埙

年,火烧沟出土了二十多个非常精巧的文物,其形状如金鱼,鸡蛋大小,上有吹孔,两侧各有一个挂孔,有三个音孔,能吹出五音阶的全部音和七音阶构成音四个全音,这就是陶埙。

据有关专家考证,陶坝是当今为止比较古老的乐器。据推断,在最初的时候,陶埙大概并不是专制的乐器,而是一种作为简单发声的响器(当地人称为“哨儿”),由于那时火烧沟人主要从事放牧牲畜(尤其是羊群),在广阔的草原上,牧羊人相互间传递信息和表达一种意思(比如要防御虎狼侵袭、牲畜饮水、回归、合群等),使用陶埙吹出一种约定的暗号来联系。再后来,人们给陶埙又开了几个孔,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便可以吹奏曲调,以至后来也许就成了种吹奏乐器。

火烧沟人的生活早已湮没在大漠戈壁的浩渺历史烟波中了。今天,玉门市有关部门利用这一古文化遗址建成了“火烧沟原始村”,供人们了解那段历史,了解火烧沟人。(本自媒欢迎人文地理历史类来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