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胡春萌
钱币,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物之一。中国历代钱币是天津博物馆的特色馆藏,在全国收藏钱币的博物馆中位居前列,从天然海贝到近代机制币、纸币,不但数量多,种类全,且精品荟萃,是研究中国钱币产生与发展的珍贵资料。
前不久开展的“币览春秋──馆藏历代钱币展”,从天博馆藏中精选出两千件珍品,其中一级、二级文物达到余件,可以说,此次展览是天博开馆以来展出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分为金属铸币诞生时期、“两”“铢”货币时期、称“宝”货币时期、银锭、机制币、纸币、民俗钱及钱币文化等部分,不仅展示了我国钱币发展历史和钱币文化的变迁,也从一个侧面呈现中国各个时期的*治、经济、社会、文化。
早期金属铸币形态
与生产息息相关
一进展厅,扑面而来的便是各种样式、不同时期的早期青铜钱币,如布币、刀币、圆钱等。虽然货币在我国有个别名为“孔方兄”,但是钱币最初的样式可并非外圆内方的结构。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海贝由于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成为主要实物货币。商代中晚期已经有青铜仿制海贝这一原始金属铸币。西周时期,青铜块成为一种称量货币。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属货币成为主体。由于当时诸侯*权林立及原先使用实物货币的不同,逐步形成区域性货币,而这些货币的样式,往往来自于生产生活的工具。
布币,诞生于周王畿和三晋地区。不了解古代货币的人,可能单从字面上解读,会误以为它是由布匹所造。实际上,布币是一种因形状似铲的货币。布,又称铲布,在我国古代,曾把一种挖土工具称为“镈”,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种挖土工具去换取别的东西。因为“镈”与“布”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为“布”了。最初,这种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币按照形制不同可以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空首布是指其首中空的一类布币,主要流通于周王畿、晋、郑、卫、宋地区,按照形制特点可以分为:平肩、耸肩、斜肩三类。平首布则是由空首布发展而来的,主要铸造通行于两周、三晋、中山和楚、燕等国。平首布样式众多,主要体现在首、肩、足、铛等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桥足布、锐角布、尖足布、圆足布、三孔布、方足布等。
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介绍,空首布演变为平首布,其实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空首布的“空首”是完全照搬农具的样子,“空首”是农具用来插木质手柄的孔。后来由于这种青铜货币脱离了原始的样貌,为了美观、方便,抽象为“平首”。
不仅如此,今天,我们早已习惯于将货币称为“钱”,实际上,“钱”最开始也是一种铲形农具。
李君表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钱币数量和质量,在众多博物馆当中是名列前茅的,我们有2万多件套钱币藏品,而且体系特别完整,精品也多,此次展览,我们下大力气对馆藏钱币进行了整理,精选了两千件套展品举办此次展览,是天津博物馆开馆以来展出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级、二级文物达到余件,很多藏品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钱币形式制度
与*治密不可分
“在金属货币诞生之初,地方*权和中央*权都有铸造,因此货币的样式大小非常多样。钱币上的文字也不统一,有记地名的、记干支的、记名物的。”李君介绍。
此次展览有一枚非常珍贵的尖足布,上面有“甘丹”二字。“甘丹”即“邯郸”,这枚钱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邯郸这个地名沿用了三千余年。
随着朝代更迭,我国的货币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把战国秦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铸行半两钱。当时实行统一货币措施,由国家专门铸造货币,统一货币的形状、大小、币值。秦币分上下两等,上等为*金,下等为“半两”铜币。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两”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基本形式“圆形方孔”的造型,从此“孔方兄”成为我国统一的主要流通货币形式。
西汉初年,继续铸行半两钱,同时使用*金称量货币。西汉前期多次改变钱币的法定重量,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年)始制五铢钱,五铢钱制逐步建立,五铢钱一直沿用到唐初。此时期钱文主要以重量命名,基本使用小篆书体,六朝后才偶然出现隶书钱文。西汉以后出现铁钱,但数量不多。此后,新朝王莽禁五铢,东汉光武帝重新推行五铢钱制。
此后,由于*权的分合,我国钱币制度又变得相对多样和复杂,一直到了唐朝,中国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唐初一度沿用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年)始铸开元通宝钱,标志着以重量为单位作为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的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也标志着以“泉宝”“通宝”“重宝”“元宝”等作为货币名称和以“文”作为货币单位的宝文钱制的开始,此外,开元通宝为十枚重一两,于是诞生了一个十分之一两的新衡制单位“钱”。
这一时期,钱币的美观逐渐被重视起来,除了铸造工艺讲究以外,出现了不少极具书法艺术价值的钱币。例如开元通宝钱文由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到了宋朝,这种对艺术性的追求又达到了新高度。宋朝出现了最早的“御书钱”──淳化元宝。淳化元宝铸造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年),钱文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为太宗亲书,北宋对钱始于此。祥符元宝、祥符通宝为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年)铸行,钱文书体为真书,传为真宗御笔,“祥符”是祥瑞的符命,表达福禄寿之意,当时很多青年男女把它当作定情信物互相交换。元祐通宝,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年)铸,钱文有篆书、行书,由司马光、苏轼手书。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公元—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亲书瘦金体,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画银钩。淳熙元宝系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9年)铸,钱文有篆书、真书、宋书三种书体,淳熙七年以后,书体改为宋体,钱背面开始纪年。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藏品,要感谢很多捐赠者。”李君表示。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钱币收藏家邱思达先生向当时的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前身之一)捐献了共计枚两宋时期铁钱,品相好,品类多,丰富了博物馆馆藏。
从“钱币”到“钞票”
展现经济模式的变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期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元朝,以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明朝前期也主要使用纸币。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公元年)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鸦片战争以后,外商在中国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中国官方、民间开办的银行、银号等也纷纷发行纸币。
今天我们将纸币称为钞票,那么这个称谓是由何得来的呢?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清*府因镇压太平天国*需开支及河饷开支迫切,先后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官票发行后,因不能兑现,受到多方抵制。清*府认为银票数额太大,不便交易,而拟定宝钞章程,印制大清宝钞。这两种纸币合名构成了后世的“钞票”一词。
明清以来,天津商贸发达,清代已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组织。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天津设立,拉开了天津银行业发展的序幕。进入20世纪,天津兴起了创办银行的热潮,迎来了辉煌发展时期。
年成立的官办“北洋天津银号”(俗称天津官银号),位于天津北马路靠近东北角。天津官银号是天津最早的官办金融机构。中华民国成立后,年9月1日改为“直隶省银行”。
年,清*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济财*。同年,在天津设立分行,年2月,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
年8月,中国实业银行开始筹建,年4月开业,设总行于天津,行址在今天和平区大同道。上海、北京、济南等处设分行,并附设永宁保险公司。
盐业、金城、大陆、中南四家银行,被称为“北四行”。年3月,盐业银行成立,总行初设北京,年8月迁至天津。年5月,金城银行成立,总行设在天津。年,大陆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天津。中南银行年成立,年7月首先在天津设立分行。
展览展出了大量当时各银行发行的纸币,还包括在中国共产*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经济合作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
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从此人民币成为中国法定货币。第一套人民币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展品。
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钱币文化,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它本身的流通货币的范畴。钱币的发展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治、经济、*事和文化密切相关,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钱币文化体现在其他各类文物之上,彰显着千百年来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