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0705/4205318.html戴着金面具,编着三股辫的青铜头像;仿若巨型方向盘的青铜器;成人大拇指长短的*金“面膜”……19日,件(套)造型呆萌的川籍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唱响“古蜀华章”。
这些长相奇特的文物是来自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举世闻名的考古遗址。其中件是一级品,堪称国宝级。
展厅入口,硕大的纵目青铜面像陈立在展柜中。这张脸,方面、宽颐、双耳巨大,臣字形的眼睛,瞳孔纵出。作为古蜀人用以祭祀或供奉的神像,拉开古蜀文明序章。
古蜀文明,是以族属命名的中国古代文明源流之一。根据至今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该文明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三星堆文化时期、十二桥文化时期和青羊宫文化时期,时间范围分别为公元前18世纪初至公元前12世纪中叶(中原王朝夏晚期至商晚期)、公元前12世纪中叶至公元前6世纪(商晚期至春秋晚期)、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战国时代至汉代早期)。
此次展览将持续2个月,市民可以免费参观。
1.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像:发辫能分“职业”
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像
三星堆埋藏坑面世以来,话题焦点集中在大量颇为写实的青铜人像、头像和面像。展厅中,这些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展品。
不过,细看可以发现这类人像的发型基本分为两大族群:一群以脑后梳一条下垂的麻花长辫、平头顶为基本特征,被称为“辫发”族;另一群则以脑后发际线较高为基本特征,其头顶、鬓角、脑后有发型变化,或以发饰、冠饰作为装饰,应当是对长发向上盘挽并以发笄固定的艺术表现,可称为“笄发”族。
专家介绍,笄发族,应是社会中的神职人员,从事宗教活动。辫发族,则可能执掌社会中*治、经济、*事等世俗事务。展厅里一件戴金面具的青铜人像就是典型“辫发族”,他佩戴的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2.太阳轮形青铜器:神秘“方向盘”作用成谜
年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太阳轮形青铜器直径达85厘米,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
这件文物的构造仿若一只方向盘,中央凸起,周围放射分布五芒条与外围的晕圈相连接。这件文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盾牌说”、“火炬说”、“法器说”、“天文仪器说”……几十年来,关于它的猜测和争论层出不穷。四川博物院专家认为,从埋藏坑其他器物上的太阳纹饰来推断,这件器物应该是太阳的抽象写照,是古蜀文明太阳崇拜的物证。
3.金面具:最小文物揭秘权力变更
此次展览最袖珍的一件文物当属晚商至西周时的金面具。高3.6厘米,宽4.9厘米,厚仅0.03厘米。
这件体量微小的*金面具却记载着权力的变更。专家介绍,十二桥文化时期,尽管古蜀人铸制的青铜人像或头像体量大不如前,但以金箔覆面的传统有很深的文化传承。与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这件面具的眼廓呈椭圆形,事实上也暗示了权力中心族群的变化。
4.“牧正父己”铭青铜觯:见证蜀人参与灭商
十二桥文化时期,约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武王伐纣并建立周王朝。据《尚书·牧誓》记载,古蜀之师参与了灭商的战争。
虎纹青铜戈
年与年,彭州市竹瓦街先后发现了两处青铜器窖藏,出土铜器均包括容器、兵器两类,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容器则是中原地区常见的尊、罍等酒器,是中原文化与蜀文化交融于此地的证明。尤其珍贵的是年窖藏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青铜觯,根据器物风格和铭文推测,这两件铜器应是蜀人随周人灭商后得到的战利品,是《尚书》记载古蜀之师参与灭商战争的见证物。
5.虎纹青铜戈:巴蜀“文字”至今无人识
一件籍贯四川的战国青铜戈,造型与中原地区几乎一模一样,装饰纹样则以虎纹为主,胡部与援脊下部也铸有巴蜀符号,是巴蜀式戈的代表装饰。
专家介绍,这件兵器的精绝之处在于正面的援脊上部有一行巴蜀符号的刻铭,带有很强烈的文字意味。然而《蜀王本纪》称蜀人“不晓文字”,但从这行巴蜀符号来看,应不同于胡部的浮雕象形符号,也不同于援脊下部的浮雕抽象符号。这很可能是未能破解的文字。
6.海贝形玉佩饰:蜀人与海的往来
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但晚商至西周时,人们已经与海上文明有了往来。展厅里,有一件海贝形玉佩饰,质地为青玉,玉质晶莹。
从外形上看,这件玉雕刻画的是阿拉伯宝螺。这类贝壳得名并非因为产地是阿拉伯,而是贝壳表面花纹酷似阿拉伯文。其分布范围很广,东至波利尼西亚,西达东非沿岸。主要分布区域则在我国东南沿海。金沙人以此物种为雕刻原形,显然已经与海洋文明打过交道。
作者:刘冕
图片:李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