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中国货币史学家彭信威说过:“货币是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货币史,总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历史”。
与西方世界货币制度非常不同,*金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并不是主要的支付凭证。那中国人的交易通货是什么?对,是白银。
作为通货的白银
白银在中国作为通货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年8月,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的战国楚墓出土了用白银制作的货币——银布,共计18枚,总重.9g。年,河北省平山的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银贝4枚,无文字,是仿海贝形状铸造的。正面一道贝唇,两侧俯视有若干条贝齿。这些都是白银作为货币的物证。俗语“此地无银三百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从侧面说明白银作为通货的普及性。
作为货币的银贝
其实,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经有了白银使用。只不过这个时期的白银还没有发展出货币的职能,还是应用于装饰品中的贵重金属。
战国到两汉时期,白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自上而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时权贵的日常生活中。白银和珠宝一样,成为国王给功臣或使节的赏赐。而且人们也意识到了白银的优良性质:
第一,白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像铁一样被腐蚀。
第二,白银属于稀缺金属,中国的产量极低,作为通货,非常保值。
第三,白银像*金一样,有很好的延伸性,熔点不高,很容易打造成各种光彩夺目的首饰,这些首饰可以长久保存。它不仅是官宦的新宠,更是老百姓异常喜爱的贵金属。
宋代银镯子
到了宋朝,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发生了爆炸性增长,任何单一形式的货币都无法满足货币流通的需求。白银伴随着其他货币一起,正式进入了民众的日常交易环节。
白银在宋朝*府的税收比例中已经独占鳌头。同一时期,地中海贸易圈也日趋成熟,它是连接欧亚大陆东西方贸易的心脏,这个贸易圈为中国源源不断输送了大量白银。中国自古是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以茶叶、瓷器、丝绸等为代表的出口商品为中国赚取了大量白银,另一方面,中国的进口需求一直不够旺盛,长期维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
宋代社会上到底流通着多少白银,已无从考证。但是“用银而废钱(铜钱、铁钱)”,已是大势所趋。对此,当时的史书已经有了清楚记载。白银已经具备了货币职能。至于白银的来源,无非是中国本土出产和国际贸易流入,就中国白银产量来讲,国际贸易流入量很可能大于本土出产。
唐宋两朝,四川和成都出现了类似现代钞票或支票的交易凭证——“交子”。作为商业票据,交子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信用体系的诞生。
这一飞跃式的发展,大大方便了商人和老百姓的日常交易,人们再也不用带着沉重的铁钱和银两进行买卖。
当时的*府把贵重金属白银作为储备货币,初步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远程货币汇兑。
到了元代,开疆扩土,标榜武功的蒙古帝国,强烈希望建立统一的全国货币制度。
元代*府的货币*策,旨在用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货币替代铜钱、铁钱等贱金属货币,实现东亚“贱金属货币”与亚欧大陆中西段的“贵金属货币”的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元朝统治者鼓励老百姓使用白银兑换白银纸币,试图用白银作为计价代替以铜钱作为计价。元代发行的绝大多数纸币背后都标有白银作为票面价值,可以直接兑换。这样的纯纸币流通被日本学者称为“空前绝后的货币制度”。
宋代可自由兑换银两的纸钞,背面标有可兑换银两数
白银漂流记
在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美洲地区银矿的开采搅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塞罗利克山(位于玻利维亚)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号称“世界银都”。“上帝的眷顾”让西班牙帝国殖民者疯狂地从美洲掠夺走了四万五千吨白银。相比之下,中国当时的宋朝,白银年产量还仅仅处在年产几十吨的量级,全国的白银开采量还远不及南美高原一座银矿的产量。史学家通常认为,南美洲生产的这些白银,最终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流入了亚洲国家,而中国占了白银流入总量的八成。
银矿是如何通过地中海贸易圈和陆上商路流入中国?
美洲白银的开采和流通,加强了世界各地贸易的联系。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市场开始建立。西方世界用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而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在地理大发现后的两三百年内,在国际贸易中基本处于“只卖不买”的状态,造成了大量通过国际贸易得来的白银流滞留在了中国。
位于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贸易的重要桥梁。通过意大利的中西贸易路线有两条:一条商路以*金为主,从热那亚到安特卫普(或波罗地海),另一条商路便是以白银为主,穿过波斯、印度和菲律宾,到达中国。
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同等克数的*金和白银,其实际购买力比值大概是四比一,而这个数字在欧洲至少是十二比一。像狗一样嗅觉灵敏的商人很快发现,同等克数的白银,在东方能够交换到更多的商品,于是西班牙帝国在美洲殖民地攫取的大量白银,从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迅猛侵入地中海贸易,白银作为支付通货和热钱,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浩瀚的地中海是一个流动着各种货币和商业票据的大池子,金银铜铁等贵金属都在这个池子里,西方世界对*金的依赖像淤泥一样牢牢锁住*金,把它沉到池底,致使*金每次贸易周期都在一年以上,迟缓的贸易周期,导致作为通货的*金,无法在国际贸易中建立起有效的信用体系。能够支撑起中西方信用体系,并可以维持长期贸易稳定的通货,必须是一种价值高,双方都乐意使用的货币——白银恰恰符合了各方需求。
与此同时,如果西方不输出白银,南美洲运来的大量白银现货,会导致欧洲白银价格暴跌,严重损害白银宗主国西班牙的利益,白银出口的压力,恰恰遇到了中国市场对白银的急需。于是在内外两股力量的推动下,白银贸易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每一样商品、原料或者服务,都包含成本,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人力成本长期处于极低的状态。中国富人的轿子,秦汉时期是用牛拉着走,到了明清时期却变成了人抬着走。
中国的农业,很早就使用牛拉犁耕作,但到了明清人口大爆炸时期,江南地区(中国的粮仓),反倒开历史倒车,转而使用铁搭(即猪八戒拿的耙子,人可以刨地)取代了江东犁,“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大工开物·乃粒·稻工》),用人力耕田,取代了用牲畜,可见当时人力成本之低,还不如一头耕牛。即使到了初步实现工业化的民国,体力劳动者如“骆驼祥子”等下层民众,每个月奔波劳累,也只能够赚到一两块银元。
骆驼祥子
极低的人力成本,生产出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一旦找到销路,便意味着极高的利润。茶叶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力生产成本极低,但是出口欧洲的价格却非常高,其利润回报率甚至超过了鸦片战争中的鸦片利润。
主流观点认为,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通过海上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达六亿两。白银的流入,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的活跃,维持了经济贸易的稳定,使国内手工业和农业有了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
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
年英国内战爆发,英国新生代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作为一种全新的*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工业化大生产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难题。
一方面,英国国内市场狭小,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北美独立,英国丧失了北美巨大的市场。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英国,不能眼睁睁看着日不落帝国走向衰落,于是上层阶级,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远东。
中国!对,就是中国。
中英贸易,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让所有英国*客都绞尽脑汁,寻求解决办法。
崇尚“平等贸易”的英国,最初并没有打算诉诸武力。英王乔治三世是一个非常有*治野心的国王,他带领英*在北美和印度击败法国后,英国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大肆在其殖民地玩起贸易垄断和剪刀差。
对待中国这片巨大的市场或者说这块儿肥肉,英王乔治虽然垂涎三尺,但他最初还是希望通过商贸谈判的方式,来取得平等贸易的权利。
马戛尔尼
十八世纪末,受英王和英国*府之托,马戛尔尼勋爵被派往大清进行商贸谈判,使团出发前,英国内务部长敦达斯给了马戛尔尼七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交给了他七项使命。这七项使命是:
1.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2.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3.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英国*府呼吁贸易的公平性,解除十三行对外贸易的垄断;(当时清朝对外的唯一窗口是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属于官民合营,外商与大清做贸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这一中介,这些掌权的官商把剥削老百姓的一套用在了洋人身上,英国商人与十三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吃亏不少)
4.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5.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6.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7.最后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情报工作: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前提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令马戛尔尼没有想到的是,作为访华的外交使节,他在乾隆皇帝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他被告知想要觐见乾隆皇帝,必须先得去礼部演礼三个月,甚至还要求行跪拜之礼。
后来经过双方协商,礼部准许马戛尔尼觐见时只需单膝跪地以示尊敬。马戛尔尼访华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消耗掉了。
可当八十多岁的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的时候,一听英国使者此行目的不在进供,而是寻求商贸谈判,尊为天朝上国的皇帝爷顿时对远道而来的使者失去了兴趣,赐了一道圣旨便匆匆打发了马戛尔尼一行。
圣旨中提到: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西方漫画中对马戛尔尼觐见的描绘,乾隆爷的傲慢可见一斑
圣旨中,清*府对马戛尔尼大使提出的诉求言辞傲慢地一一回绝,宣告了英国希求通过和平谈判方式与中国平等贸易的尝试失败。这一次失败,让中国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吃尽了苦头。
大英帝国从年到年,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当时“贸易自由原则”的倡导下,大英帝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方的印度、中国和吕宋岛等地。这些商品中有一样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那便是鸦片。
英国驯育罂粟的时间大概和燕麦相同,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英国人对鸦片的制作工艺轻车熟路,已经达到了流水线大生产的地步,并且还能够根据中国人的口味偏好进行改进。
英国生产的鸦片迅速占领中国市场,风靡一时,光苏州城内,鸦片吸食者就多达十数万。
鸦片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同时,是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
广州海关记录了年和年这两年,白银的流出量超出了流入量。
鸦片大量的流入(从年的箱增加到年的四万多箱),在年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转折,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在这一年转变为逆差,在此后的年份,白银的流出量逐年增加。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清朝每年的白银外流平均维持在五百到六百万两之间。大量的白银外流导致了“银贵钱贱”的场面,从年到年,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上升到了:,而清*府规定“小民完粮纳税,均需以钱(铜钱)易银”,老百姓卖完粮食,还要把得之不易的铜钱换成银子缴税,造成的结果便是”其亏者咸以为苦”,百姓的钱在兑换过程中白白缩水,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
清末拾柴的贫童
在林则徐禁烟后的年4月,英国议会以票对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决议。
英*从进攻中国定海开始,在两年内,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清*没有守住一处战略要地,没有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逼迫清*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贩子利用特权,更加肆无忌惮地向中国倾销鸦片,这局面一直维持到辛亥革命后才停止。
法币:银本位的墓志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府被迫求助于西部议员集团,这些议员牢牢控制着美国西部大量银矿的开采权,被称为“白银派”。这些“白银派”借机对罗斯福总统进行“*治讹诈”,提出了旨在提高银价的《年购银法》,以增加西部产银州的经济利益。
罗斯福总统
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年购银法》。它规定美国*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
白银派和*金派的斗争
中国对美国的《购银法》当然持反对态度。该法还在美国国会中讨论时,中国的银行公会就致函罗斯福,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该法一旦通过,必将导致世界银价上涨,造成中国国内的白银外流,进而加深中国国内的财*危机。
但美国*府不会考虑弱小中国的利益,公然违背自己在《世界白银协定》中所做的承诺,在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开始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白银银价从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
其结果正如中国银行家和经济学者所预料的那样,作为中国通货的白银大量外流,银行银根吃紧,市场萧条,商家纷纷破产。
《购银法》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危机。
中国无法制止美国的强行购银,只好自行设法阻止白银外流。10月14日,中国宣布从次日起,开征10%的白银出口税,以及根据世界银价波动而确定平衡税。但由于当时中央*府的软弱和日本的蓄意破坏,不法商人依然无视禁令和*策,通过大量白银走私来牟利。日本浪人还在华北进行大规模的武装走私白银,使得中国*府制定的限制白银外流措施难以奏效。中国只好再回头向美国求助以稳定银价,并提出了两项办法:
其一,除美国国内自产的白银外,美国不在世界市场上购买价格高于每盎司0.45美元的白银;
其二,希望美国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重整币制。
最终,年11月4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元。
白银作为硬通货在中国流通的历史,从此走到了头。
法币
纵观白银在世界流通的历史,世界从分隔逐渐走向融合。在白银从贵重金属发展到银本位通货的这段历史里,不乏战争和碰撞,其中中国作为鸦片战争的受害国,为走向市场开放和现代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去看,白银的流通和废止,也见证了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农业社会真正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大潮,作为世界一份子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