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古中山国是个什么*?小伙伴们一定一脸懵逼。
7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拉开了《神秘王国---古中山国历史文化展》,告诉你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诸侯国。
由于《史记》中的轻描淡写,后人对中山国倍感陌生。但其地位本应占浓墨重彩的一章。
今日学界将中山国定义为“战国第八雄”。那么,中山国如何在诸侯国中崛起、立国两百年间经历了哪些历史变革?除了史学资料,雅昌艺术网带你到展览现场了解鲜活的历史真容。
在此之前,我们先做些背景知识普及。
▲展览效果图
考古发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这个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因为一个惊天大发现而一夜之间蜚声中外。考古工作者经过数年艰辛,在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先后发掘了多座中山王族墓和平民墓。恢宏的王城遗址与近两万件出土器物,使这个『神秘王国』中山国逐渐展示于世人面前。
发掘出土的中山王(cuò)铁足大铜鼎、夔龙纹方壶、(zǐzī)铜圆壶等文物分别刻有字、字和字铭文,记载了中山王世系和中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有力的实物资料,弥补了中山国史料记载的缺失。同时,这一重大发现开启了中国东周考古的新篇章。
古中山国简史
中山国始建于周景王初年(前―前年),最初称作鲜虞,中山文公时(前―前年)改称中山。前后立国二百余年,经略五百余里(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与保定市之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是仅次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一个较强的“千乘之国”。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
中山国为游牧民族白狄鲜虞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两千多年前,战国乱世,礼坏乐崩,诸侯雄起,中山国与燕、赵、魏、齐抗衡,几经沉浮。战国初,魏国势强,乐羊灭中山。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灵寿,国力渐盛,至中山王cuo时,称王耀兵于太行山下,北略燕『方数百里,列城数十』,与七雄相比亦无逊色。然而物盛必衰,中山国外有强敌环伺,在内其统治阶层日益骄奢,国力渐衰。最终,在强大赵国的打击下走向灭亡。
五大单元展示神秘中山国
“神秘王国―古中山国历史文化展”,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东周时期地域文化系列展”的又一力作。展览陈列部副研究员张宁老师为大家做导览前这样介绍,她说:“此次展览展出中山国的组(件)精美文物,材质上有金、银、铜、玉、陶等,工艺上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同时,还有彰显王权至上的青铜重器、奇巧瑰丽的生活用器、晶莹剔透的精美玉器、细致精巧的黑陶明器、造型独特的人物和动物圆雕艺术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的器物都与中原艺术品风格迥异,展现了中山国人充满神秘幻想的意境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金丝圈耳环∷春秋中期∷直径4厘米∷每个重6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访驾庄鲜虞族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
◎◎用细金条盘成多环状,两头稍尖。出土时仍立于墓主人头骨两侧的耳根处。
▲嵌松石虎形金饰片∷战国早期∷每件长4.7厘米∷
高1.8厘米∷重6.5∽7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为镶嵌在衣物上的饰件,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小虎低头垂尾,四肢弯曲作行走状。形象稚拙可爱。
金*的虎身上嵌有翠绿的松石,色彩明丽,富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石板人形俑∷战国中晚期∷高7∽8.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灵寿古城陶器作坊遗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共出土12件,仅3件完整。灰色片岩制成,人形,眉眼和口雕刻清晰,头顶中部束有发髻,可能属于『信圭』之类。
▲胡服俑铜器足∷战国中期∷高4.5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发现于中山王墓墓前平台上。人俑头分发结小辫,面部饱满,眉骨和颧骨较高。双足并拢,蹲身,上身左扭,昂首挺胸,目光前视,左手压右腕,右手扶膝。
上衣窄袖紧口,左衽衣,长及臀,系宽带,衣饰回纹。胸前有泡饰,左衽有钮结。腿、脚赤裸,肌肉丰满。服饰与汉服的宽袍广袖明显不同,应是当时的胡服。
▲铜孔雀饰∷战国中期∷长6.2厘米∷
高9厘米∷身宽4.2厘米∷羽宽6.5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岗北村中山国墓群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出土1对2件,形制大小相同。孔雀铜铸,中空。孔雀直立于一铜板上,羽毛丰满,后尾高高翘起,似在开屏。此件与车构件一同出土,应该属于车上饰件。
陶人俑拜山∷战国中晚期∷人俑高10.2厘米∷
山形体高6∽6.5厘米∷器底直径4.3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灵寿古城铜铁器作坊遗址出土∷
◎◎这套组合由6件方锥体和1件人俑组成,均为泥质红陶。人俑直立,作拱手拜山状,线条简单粗犷,形态传神。人俑拜山发现于冶铜炉作业坑边的上龛,以净土掩埋,六个方锥体分为两组斜向排成两列,中间高,两侧低,组成『山』字形。人俑立于其后中间,形象地反映了中山国崇拜山神
山字形器∷战国中期∷高厘米∷宽74厘米∷厚1.2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二号车马坑出土∷
◎◎共出土5件,出土于二号车马坑。器形成『山』字形。器上部出三支有刃锋体,两侧向下部内卷成镂空雷纹状,下部中间有圆筒状銎,可插在立柱上,銎的前后两侧有方形楔孔。这种礼器为中山国所特有,造型庄重,立于木柱之上排列在帐前,象征着中山国国王的权威。
▲
玉人与服饰
中山王族墓中出土了一些造型简洁的薄片玉人佩。小玉人为随葬人俑,有妇女、儿童形象。女俑头梳牛角形或圆形发髻,身着圆领窄袖束腰长袍,袍上饰有花格纹,是战国时期鲜虞人特有的发型和服饰,为研究战国时期少数民族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小玉人∷战国中期∷高2.5∽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中山王族3号墓共出土13件小玉人,其中5件残缺。小玉人用较好的白玉、墨玉、*玉、青玉先锯成片状,再雕刻成人形,有男童和年轻女性及中年女性的形象。女性头梳牛角形双髻,身穿圆领窄袖对襟衫,下身穿方格长筒裙,双手在腹部用右手握住左手腕,圈手而立。年轻女性长发浓密,身材丰满,牛角形双髻也显得粗壮。中年女性头上的牛角形双髻显得较小。男童为单髻盘于头顶。
▲
蟠虺纹兽首流嵌松石铜F∷战国早期∷
通长37厘米∷宽34.5厘米∷高34.2厘米∷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北城子村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F是古代贵族的盥洗用具,与铜盘配套使用。盥洗时,用F从上面浇水,下面用盘承接弃水。此F器身椭圆,深腹,小平底,矮圈足。F的流口为兽头状,兽耳挺立,双眼镶嵌绿松石,兽口张开形成流口,憨态可掬。兽身两侧饰铺首衔环,颈下有一环,尾部有一兽形。F的上腹铸两周凸绳纹,绳纹间为蟠虺图案,绳纹下作三角兽面纹,圈足外表作索纹。器身硕大,造型浑朴生动。
▲
凤首流铜F∷战国早期∷高16.5厘米∷口径11∽14.9厘米∷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北城子村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通体状若飞凤,流作凤首形,喙部可以启合,倒水时自动张开。F身椭圆,大口斜沿,圆底,下有3个兽面纹蹄形高足,尾部有枭首蛇身环形。腹部两侧各有一铺首衔环。凤首雕刻精致,尖喙、矮冠、圆目,眼圈饰羽毛纹一周,头部空白处阴刻流畅的云纹和鳞纹。铺首周围阴刻展开的凤翅,内底浅雕四条鱼纹。造型轻盈秀丽,花纹精细,是战国器中的珍品。
▲
络绳窃曲纹铜壶∷战国早期∷高29.7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穆家庄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平口微侈,短颈,平底,圈足。肩部有对称的竖环耳,下腹前后各有一竖环耳。器身上多条直索纹相扣,结成环孔,孔内饰雷纹。壶身分为18个方格网区,内饰窃曲纹,带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第一部分鲜虞中山
中山国是北方游牧民族白狄的一个部族鲜虞所建立的诸侯国。春秋时白狄的实力已颇为强盛,与秦晋关系密切,在两国或拉拢或打击下,白狄先后臣服于秦或晋。晋悼公时,迫于秦国压迫以及晋国和戎*策的诱惑,白狄东迁,他们从今陕西西北迁至山西盂县、昔阳一带,后来其中一个部落鲜虞继续迁徙,来到河北正定、新乐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中山国,此后都城曾经三迁,最终建都于河北灵寿古城。
中山国积极吸收中原文明,不断完善其礼乐制度,并保留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山国文化。
▲
战国中山国灵寿古城遗址平面图
▲
双鹰头山峰形瓦钉∷战国中晚期∷
高37.2厘米∷宽27.26厘米∷厚2.4厘米∷
◎◎顶部为山峰,左右各饰一鹰头,曲颈,圆眼,勾状嘴。器身上部中间为三角形孔,下部为亚腰形和新月形孔,下端中部为扁方形瓦钉,无穿。下端左右出两翼,形似蝶翼,内侧呈半圆形,以便此饰件横跨于筒瓦上,在相接处均有用泥抹缝的痕迹。出土时器身全部涂朱,制作亦较为光滑精细。
▲
乳钉双虹云朵纹半圆形瓦当∷战国中晚期∷直径14.5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灵寿古城陶器作坊遗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共出土20件,仅1件完整,其余均残。当面饰有两道半圆形虹带纹,其间饰少量乳钉和冉冉上升的云朵。
▲
长方形陶交互斗∷战国中晚期∷
长15.6厘米∷宽12.2厘米∷高9.6厘米∷
▲∷战国中期∷通高46.0厘米∷口径41.8厘米∷腹径51.2厘米∷通高33.3厘米∷口径32.8厘米∷腹径40.0厘米∷通高32.8厘米
∷通高28.5厘米∷口径28.0厘米∷腹径31.4厘米通高25.0厘米∷口径25.0厘米∷腹径29.5厘米∷通高23.3厘米∷口径23.0厘米∷腹径26.5厘米∷通高21.0厘米∷口径20.5厘米∷腹径23.8厘米∷通高20.0厘米∷口径18.6厘米∷腹径21.0厘米∷通高19.0厘米∷口径14.0厘米∷腹径17.2厘米∷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出土于椁室西库西壁中部。升鼎用来盛放煮熟的肉食,是古代重要的礼器。西周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宴飨和祭祀时,九鼎中依次盛牛、羊、豕、鱼、腊、肠、肤、鲜鱼、鲜腊等肉食。战国时期礼坏乐崩,中山成公和王死后都随葬了九鼎,反映出当时诸侯僭越礼制的局面,也体现了中山国国势的强盛。
铜鬲∷战国中期∷高16.7厘米∷口径15.6厘米∷
◎◎共出土4件,形制大小相同。出土于西库。带盖,盖顶圆鼓,盖面等距立3个云形钮。口微侈,口沿平厚,短颈,腹部微鼓,足中空。出土时器内有汤汁的结晶物。腹壁刻有铭文:左使()弧。
铜平盘盖豆∷战国中期∷高24.6厘米∷
直径19.5厘米∷重4.88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
◎◎共出土1对2件,出土于东库。直壁浅盘,平底,细长柄,喇叭形座。盖为平顶,顶面上有三钮。
铜圆壶∷战国中期∷高43厘米∷
口径14.3厘米∷腹径31厘米∷重13.7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共出土10件,此器型为3对6件,出土于西库。带盖,侈口,平唇,有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盖顶微鼓,坡面有三个云头钮。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肩、腹部有两道凸弦纹。出土时壶内有墨绿色酒液,香味浓郁。圈足立壁自右至左横刻:左(使)车(库),工弧。
嵌勾连云纹铜方壶∷战国中期∷高45厘米∷
口径11.3厘米∷腹径22厘米∷重6.3千克∷
◎◎1对2件,出土于东库。方壶,器形周正,胎壁轻薄。四坡面各有一云头钮。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圈足。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器身遍布勾连云纹图案,并镶嵌红铜、绿松石和蓝漆。壶体多种云纹相互缠绕,云气弥漫、五彩缤纷、雍容华贵,是战国青铜器中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的代表作。每件器物于腹部一侧的下方横刻竖读:“十四祀,器啬夫毫更,所省器作者。”十六字,于器盖沿下刻同样阴文十六字,但多有漫漶。
第二部分国都灵寿
史籍记载"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灵寿古城是中山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一带,约建于公元前年。灵寿古城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东临冀中大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城内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及精美文物无不彰显着战国中山王室生活的奢华。
都于灵寿古城的中山国君先后有桓公、成公、王、王、王尚,一共五代,历时85年。桓公、成公、王时期中山国比较强盛,他们务实尚俭、励精图治、融合民族、勤修内*、发展经济、加强*备、扩充疆土,使得国势迅增,中山国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圆点纹陶拍∷战国中晚期∷直径11.6厘米∷
▲铜凿∷战国中期∷长19.9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
▲陶刀范∷战国中晚期∷长33厘米∷
▲磨背海贝∷战国中期∷长2.5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国王族4号墓出土∷
◎◎中山王族4号墓在中山成公墓之西,属于王陵区内墓葬,有车马坑和一座陪葬墓。中山王陵墓葬方位制度:先王陵在北,子王陵在南,并向西偏移。兄弟之间的墓葬方位:兄长者位于东,弟位于西。因此,考古专家推测王族4号墓的主人应是中山成公的弟弟。
铜白化刀币∷战国中晚期∷长12.9厘米∷
◎◎赵国货币,钝首,刃略凹,背较直,也称『直刀』。柄上有两道脊线,柄首环状。币面有『白化』二字,『白』即『柏』,指『柏人』,地名,在今河北省隆尧县境内,战国时期属赵国。
提链三足铜盆∷战国中期∷口径36厘米∷高10.1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为取暖或烤肉用具。宽折沿,直腹,平底。三蹄足。盆两侧有环耳接提链,既可悬挂又可平置。提链由璜形龙首衔环提梁联结在一起。具有浓郁的中山国特色。
铜炭耙∷战国中期∷通长33.2厘米∷宽7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五齿耙,耙背镂饰卷云纹。中部铸一螭形兽,螭作向上攀爬状。前细后粗的圆管状长柄,柄端銎口再接木柄。炭耙与三足铜盆、有柄铜箕一同出土。
云纹镂空铜匕∷战国中期∷长22.8厘米∷宽8.3厘米∷
◎◎匕为椭圆形,饰有四组卷云纹,直柄,有圆銎,銎内可插木柄。
骨算筹∷战国中期∷长12.6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成公陪葬墓出土∷
◎◎算筹是在算盘发明之前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算筹有骨、玉两种。算筹的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1-9的数目,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水晶棋子∷战国中期∷长2.4厘米∷
◎◎共出土5颗,与石制六博棋盘相伴出土,水晶制成。一为长方柱体,使用痕迹明显。一为长方柱J顶形,质地剔透,内有絮状物。
第三部分社会生活
进入中原地区后,中山国由游牧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农耕生产方式,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山国陆路交通南接赵国邯郸,北通燕涿,东到齐国临淄,西北可达代国。境内河流众多,水运可通齐国,粮食贸易规模发达。交通便利和商贸发达进一步推动了中山国经济的发展,制陶
业、制木业、丝麻业等均为中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以『多美物』著称,酿酒业已有相当发展。铜器冶铸和铁器冶铸工艺先进,技术水平很高。北方各诸侯国中,中山国器物的艺术性和浪漫气息非常突出,与同时期奇幻诡异的楚国器物相比,也毫不逊色。二者一南一北,为当时的两朵奇葩,各有千秋。
近几十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中山国文物,从材质上看有金、银、铜、铁、陶、漆、玉、石等,就使用功能上说有生产工具、生活和装饰用品,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两千多年前中山国*治、经济、文化的生动再现。
(zǐzī)铜圆壶∷战国中期∷通高44.9厘米∷
口径14.6厘米∷腹径31.2厘米∷重13.65千克∷
◎◎出土于东库。侈口平唇,短颈鼓腹,平底圈足。盖顶鼓,坡面有3个云形钮。肩部两侧各一兽面衔环,腹部两道凸弦纹。壶出土时盛满清水。圈足上刻有23字铭文,记壶的重量和制壶匠的名字。腹部刻有字,是中山国君王为父亲王写的悼词。悼词歌颂了先王的慈爱贤明,赞扬了中山国相邦司马Q率*攻伐燕国所取得的战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战国早期∷
高19.6厘米∷口径17厘米∷底座直径10.4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穆家庄墓出土∷
◎◎子母口,顶为圆捉手,深腹,喇叭形圆座,豆柄为实心,器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状竖耳。全器通身均有凸铸纹饰,两环耳上饰花叶带纹,器盖捉手和器身上饰狩猎、宴乐、采桑等图纹。
◎◎器盖上是两组相同的狩猎宴乐图:宴乐似在一座大堂屋中举行,屋顶为斜坡顶。二层楼台上堂内中间几案上放置2个壶,有6位贵族或持觚或对饮。楼下的横梁上悬挂着4个编钟、4个编磬,皆从大到小、由左至右排列,周围有乐伎9人,均头梳牛角髻,身穿长衣裙,有吹笛的、有敲钟的、有击鼓的、有击磬的、有摇鼓的、有伴舞的等等。楼外为猎雁图:有人射雁,大雁或飞翔,或中箭跌落。豆腹部为狩猎图:有人持刀剑刺兽,有人操矛追逐等。
◎◎铜豆腹部铸有两组相同图案的狩猎图:每组图中有猎人14个,大多数为半裸体男性,他们手持长矛、戈、短剑、棍棒、弓箭等武器,正在与野兽肉搏。豆柄座上是两组相同的采集和狩猎图,豆盖捉手上有一组狩猎图。整器共计有90个人物、63只野兽、26只鸟和6条鱼,纹饰繁密,形象鲜活,动感十足,气氛热烈。
错金银铜犀屏座∷战国中期∷
长55.5厘米∷高22厘米∷重19.35千克∷
◎◎出土于东库。原两扇屏风由错金银虎噬鹿屏座、错金银犀屏座、错金银牛屏座支撑。犀,身躯肥硕,两耳侧立,双眼圆睁,长尾挺直,四肢粗壮,昂首挺立。头顶、额、鼻各有一角。全身用金、银宽双线错出*白相间的卷云纹,简约而华丽。犀牛背上有銎口,用来插屏风的木榫。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中期∷
通长51厘米∷高21.9厘米∷重26.6千克∷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
◎◎为联结两扇屏风的中间插座,造型为猛虎噬鹿。猛虎身躯矫健,硬尾长甩,躬身右屈,正贪婪地将一只小鹿吞入口中,小鹿在虎口中无力地挣扎,勾勒出一幅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生动画面。老虎的后肢用力蹬地,前肢下踞,整个身躯呈弧形,虎的右前爪因抓鹿而悬空,借用鹿腿的支撑保持平衡,构思巧妙。通体错出斑斓的金片和银丝卷云纹,工艺手法为先按设计好的花纹刻出沟槽,再将金片、银丝嵌入槽中,最后错磨光滑。虎的颈部和臀部有两个以山羊面装饰的长方形銎口,用来插放屏风扇。虎腹下有铭文:『十四祀,~啬夫徐纾(制)省器。』
金银狗项圈∷战国中期∷直径18厘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墓杂殉坑出土∷
◎◎共出土2件。出土于杂殉坑两具狗骨架的颈部。中山国盛行田猎,所养猎狗十分著名。随葬的两具狗颈上均戴金银项圈。项圈用长方形金片、银片卷成扁管状,相间连缀穿在革带上制成项圈。项圈上缀一铜环,用来结带。一件项圈由9枚金管和9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3.3克,金管共重.2克。一件项圈由各8枚金管和8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5.1克,金管共重93克。为爱犬佩戴金银项圈,反映了中山国王生活的奢侈。
第四部分田猎兵事
中山人喜猎、尚武、擅战。『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嘶叫的马鸣声,风中舞动的旌旗,好一派田猎的壮观景象。春秋战国时期的田猎活动既是娱乐,也是*事演练,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中山国尤好田猎。中山国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先后与春秋晚期的晋及战国时期的魏、齐、燕、赵等大国连续征战,《战国策齐策》曾记:『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杀其将。』中山以千乘之国力而攻两个万乘之国,其国力之强可以想见。
金轭首饰∷战国中期∷高4.5厘米∷
◎◎金轭首,直筒状,一头略细,另一头有銎口,銎口边起棱,器侧有两销钉孔。
▲夔龙纹饰铜方壶∷战国中期∷
通高63厘米∷腹径35厘米∷重28.72千克∷
◎◎酒器和礼器,J顶形盖,盖顶四面坡各有一个镂空云形钮。壶为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高圈足。壶身周正,棱角分明,四角的肩部各铸有一条神采飞扬、昂首攀爬的立体夔龙。壶腹两侧各有一个兽面衔环铺首,兽面狰狞,双睛倒竖,眉须涡卷。壶的四周刻有流畅优美的铭文字,是一篇优秀的战国书法作品。据铭文记载:中山王十四年,中山伐燕获胜后,用燕国的青铜器熔铸此壶。铭文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阐述了巩固*权的重要性和立国安邦的道理,其中特别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等中山国国君的名号,填补了史籍中关于中山国国君世系记录的缺漏。
银首人俑铜灯∷战国中期∷通高66.4厘米∷
◎◎灯由人俑、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人俑的头为银制,眼珠为黑宝石镶嵌,发型精致,胡须微翘,笑容可掬,表情生动。人俑着云纹右衽宽袖锦袍,腰间系有带钩,广袖低垂,风度潇洒。他右手握住一蛇,蛇首上挺,用吻部住长长的灯柱,柱面装饰着夔龙戏猴纹饰;左手握一蛇的尾部,蛇身卷曲,头部昂起,吻部顶着一只灯盘。在底部灯盘内还有一蛇盘踞,以头顶住男子左手所握之蛇,保证了全灯的重心稳定。此灯的三个灯盘内各有三个灯签,点亮时烛光灯影上下辉映,令人赏心悦目。
十五连盏铜灯∷战国中期∷
高82.9厘米∷底径26厘米∷
◎◎出土一件。灯的整体造型仿佛一棵大树,十五条枝头托十五只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灯体分八节,每节的榫头形状各异,便于安装。树干上盘绕三条螭龙,树枝间小鸟引颈鸣叫,群猴嬉戏玩耍。三只独首双身的虎托起圆形底座,底座上两男俑正抛食戏猴。这盏灯设计科学,造型别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妙趣横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在灯底座侧面和灯柱上有文:『十祀,左使(),啬夫事(yì),工弧,冢(重)一石三百五十五刀之冢(重)。右者。』
▲鸟柱铜盆∷战国中期∷高47.5厘米∷盆径57厘米∷
◎◎水器或陈设器,盆壁直立,盆底有束腰型圆柱承托,柱下有圆形圈座。盆内底中间伏有一只龟,龟背上竖有一根圆柱,柱顶站立一只可转动的飞鸟,鸟的双爪紧紧抓住两只纠结的蛇头。鸟作展翅飞翔状,羽毛丰满,引颈长鸣,形象逼真。盆的外壁装饰四只衔圆环的飞鸟,底座镂雕活泼的螭纹,圈足上有铭文:『八祀,冶匀(钧)啬夫孙蕊,工酋。』表明该器做于王八年。
椁室铜铺首∷战国中期∷面宽16.2厘米∷高9.6厘米∷
环径12.8厘米∷榫长11厘米∷高8.2厘米∷
◎◎中山王墓共出土44件铺首,此件是外椁上的八铺首之一。铺首兽面衔环。铺首后有长榫,便于嵌入棺板。
第五部分中山王陵
春秋战国那个异彩纷呈的时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中山王陵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埋藏丰富成为中山国历史文化的真实载体,昭示着这个诸侯国曾经的辉煌。中山王陵区有两处,分别位于灵寿古城西城北部和西城之外。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座王族墓,年至年,对其中的两座王墓进行了发掘,根据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研究推断M1为中山王墓,M6为中山成公墓。中山成公墓和库室内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中山王墓均为『中』字形积石墓,设有存放随葬品的库室。两墓主室已被盗空,库室内却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结束语: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办,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协办。将持续三个月,10月20日结束。小伙伴们在此期间可以到现场观展,穿越回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感受各方势力为图存争霸而相互征伐,中山国纵横捭阖厮杀疆场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生活画卷。(图片与图注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
作者:刘爽
编辑:陶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