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陈振芳
大年初四,苗族青年李敏和男朋友王阳举行了当地的订婚仪式——“贺”,这对相恋11年的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第一步”。
苗族支系庞杂,每个苗寨的具体婚恋习俗有所不同。界面教育走访了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摆谷六村的多位长辈及新娘李敏,以下为采访整理实录:
李敏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和王阳相恋11年。两位新人都是海葩苗,属于苗族人数最少的一支,全国仅有上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地区。身处大山,信仰大海,日常生活中,海葩苗妇女穿着与大海同色的服装,背牌用海贝装饰,是海葩苗的标志。
在海葩苗的传统习俗中,还有“系郎周”的说法——通常第一年情妹送情郎7串粽子,即70个粽子,7寓意“吉”,意味着美好情缘的开始,粽子蓝底里不放其他礼物。第二年送9串,90个粽子,粽子蓝底里放有一件长衫子,寓意长长久久。第三年送11串,个粽子,寓意情爱一生一世,同时,粽子蓝底里放着姑娘亲自刺绣的背牌一个。
情妹赠送情郎背牌是“系郎周”中最高贵、最神圣的礼俗,它预示着这对青年男女感情已经到了可以永结同心、结为伉俪的时候,只等双方家庭的结缘。
“(系郎周)这个习俗主要在龙里县岱林,但目前面临失传,现在很少了。”村里多位长辈告诉界面教育。
无论是7串粽子、9串粽子,还是11串粽子篮子的四个底角,都得放上煮熟染红的四个鸡蛋,寓意“情义之至,爱情丰收”,同时,每个篮子上都盖上白色毛帕子,寓意纯洁而又有几分羞涩的爱情表白。
举行订婚仪式的前一天,王阳带上猪腿接李敏回家,和村寨上的人打个照面。仪式当天,女方会穿上传统苗族服装,画上精致妆容,迎接来往宾客。
苗族订婚宴以流水席为主——聚齐一桌人就开饭,一般会从下午三四点吃到晚上十二点。新郎新娘外,还有一位负责介绍的亲戚倒酒,新郎新娘如果喊错辈分,就会被罚酒;加上一位现场收礼金的朋友,一行四人轮桌敬酒。
订婚宴上的敬酒仪式摄影:陈振芳
酒桌上的人,无论老幼,都会被敬酒,喝完酒以后,每个人都会把钱插在酒杯里。将来正式结婚以后,还会再次随礼。
“贺”的第二天,王阳需要陪同李敏一起“回门”。
与汉族不同,无论是“贺”还是正式结婚后,女方都可以选择回娘家住,直到有孩子,女方才会在男方家定居下来。“我还是要回自己家住的,离我上班的地方也比较近。”李敏对界面教育说。
“贺”完之后的男女双方可以住到一起,再择期举办婚礼,一般数月到数年不定。结婚当天,还有拦门酒、山歌对唱、跳舞、吃酒席等活动,这时,苗族青年才会正式开始领证。
订婚宴上的敬酒仪式摄影:陈振芳
结婚之前,苗族青年如何相识相爱?
苗族人称谈恋爱为“打马郎”,马郎一般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单身青年会创造各种活动去交朋友、谈恋爱。尤其春节期间,青年返乡,也是苗寨最热闹的一段时间。
大年初一,苗族男女青年各自组织一队人,从村头吃到村尾,如果在哪一家相遇了,大家再一起结伴,到下一家吃饭玩闹。
大年初二,苗族绣花活动开始。年轻女生去绣花,男生逛“花场”,如果男生相中哪位女生,便会“拉”中意的女生,即抢女生的刺绣,便于女生主动找男生聊天。
但现在绣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单身男青年会到相熟的村寨去约会女生,寻找女朋友。如果其他苗寨有活动,女生就会去当地唱歌跳舞,住在亲戚家。当男生家里来了年轻未婚的亲戚朋友后,就会叫上寨上未婚男女青年过来一起吃喝玩乐,互相介绍认识。
此外,还有吹木叶、唱山歌、牛打场等活动。“牛打场”是苗族地区的斗牛活动——两头牛打架,争牛王,赢奖金。现场人数众多,热闹非凡,许多情侣会相约一起来观看比赛。
“寨上有什么活动可以互邀出来玩,如果没有活动,男生也会主动去找其他村寨找女生玩,普遍都是自由恋爱。”李敏告诉界面教育。
如果年轻人双方确定关系,而女生父母不知情,男生还须拎鸡鸭去女方家里道歉认错。李敏家里有7户近亲,王阳当年曾带了7只鸡去“认错”,确定父母没意见,双方就可以正式在一起。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人接受相亲,苗族青年的自由恋爱显得尤为珍贵。
(应受访者要求,李敏、王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