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沙乡年鉴》环保与未来
作者:赤海贝
《沙乡年鉴》于年出版。当我读了《沙乡年鉴》,我的脑子里回旋着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了什么而活?是物质的活着,还是精神地活着;是在作为大自然里的一部分活着,还是异化为地球的奴役者活着;是跟自然和谐相处地活着,还是建立安全区,在安全区内苟且地活着?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征服自然的野心,对环境带来了破坏,逐渐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注意。《沙乡年鉴》的书中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感动了很多人,使很多人接受了利奥波德的新思想,成为坚定的环保主义者。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们本能地认为,我们活在一个高度文明,高度安全的世界上,可是在这些认知的偏差下,我们的未来正面临着自然的反噬。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未知病毒,每时每刻地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当我们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或许才有益于人类未来。
在自然面前我们太过渺小,在病毒面前我们太过无奈,当我们自大地走过人类能主宰一切的贪念时,回首,我发现人类不过是如此渺小。
当我们走在空旷的隔离区,当我们眼前浮现出世界的末日般的自然灾害,当我们面临着人类自以为是发明的反噬。我们或许会明白,爱护地球,爱护自然,跟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年4月,利奥波德来到威斯康星河畔一个叫沙郡的地方,买下一个废弃的农场。可这个废弃的农场,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限将至的病人。
由于土地的过分透支,有些已经成了盐泽化了的沼泽地,还有一座由流沙堆积成的小山,而这座小山更像癞子的头顶光秃秃的。
在这个农场里唯一的建筑物就是一座鸡棚。由于年久失修,也处于半垮塌的状态,棚身有一部分已经歪斜着,陷入泥淖之中。
利奥波德将这个地方买下,作为他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验基地。
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这儿种下了上千棵树。这片因肥力透支而衰弱的土地,由于他们的努力,出现了恢复健康的希望。
《沙乡年鉴》的出版,意味着利奥波德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对土地的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一种简约而美的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就像茫茫夜空里的北斗,显示出它的光彩。有时候,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进行探险旅行时,曾经长时间被那实际不存在的海市蜃楼弄得眼花缭乱,却没有觉察到北斗的存在。
利奥波德通过对大自然细细敏锐的观察,艺术地描述了这个废弃的农场上,一年中12个月的无与伦比的景象,用温婉细腻的笔调,生动的表达了作者本人对土地生态和伦理关系的阐述。这种阐述今天读来,仍旧极其深刻而具有理性。
书中的那些随笔,有别于梭罗在瓦尔登湖宁静的森林里,乘着思想的翅膀感悟人生;这些随笔不是简单地记录了美国乡下的田园生活,而是对自然资源的思考。作者就像一个治疗土地伤病的医生,精心治疗由于人类滥用才体无完肤的土地。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和他家人的故事,他们远离尘嚣,在一个与现代文明都市格格不入的小木屋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在这个世外桃源,那些见闻和趣事,是现代文明人不屑一顾的,也被日渐盲目尊大的傲慢社会所遗忘。在威斯康星这片沙乡农场,人们起初毫无怜悯之心,榨干了土地的最后一滴油,然后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残忍抛弃。他们一家人的到来,拿起铲子,试图在一片荒芜中重建农场,重新寻回在别处失落的东西。
第二部分是“素描——这儿和那儿”,讲述了一些作者生活中有启迪意义的小插曲。思想之花在这些小插曲中遍地开放,这些小插曲坦陈了作者与昔日伙伴们发生的分歧,乃至分道扬镳的痛苦经历。
第三部分是结论,从逻辑学的角度,推理将那些各执一词的观点条分缕析,并将这些不同的观点从科学的角度给予逻辑上的解释。这一部分,是作者的伦理学和哲学的部分。
作者认为,这个看似又大又好的社会,已经走向神经失常的边缘,就像一个患了深度抑郁症的病人,整天为自己是不是明天就要得病死了而疑神疑鬼,并且失去了强大的自身免疫能力。贪婪的人类,把力气都用在了争夺更多的浴盆上,却失去了建造浴盆或者关闭水龙头的控制力,在这种状态下可能没有什么比从健康的角度克制追求过剩财富更有益的了。
作者:赤海贝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