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海贝R6Pro二代DesignDe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治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11/6159813.html

R6Pro对海贝来说是一款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一款4.4平衡口的、大屏幕的、大功率输出的、开放式安卓产品,关键是还足够的好用、省心,在当年几乎和友商们拉开了一个绝对的身位,且不论声音如何,在产品形态本身方面可以说是鲜有竞品的存在。

回顾海贝近两年更新的产品,R6出到了三代,R5也出到了二代,RS系列也有了RS6、RS8两款产品。而R6Pro的二代在时隔四年后才推出,也足以说明海贝对于这个ID至少是慎重的、而且寄予厚望的,并且在产品设计、硬件架构层面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其对海贝这个品牌的意义,在我看来完全不低于当年R6Pro对海贝赋予的意义。

Design

R6Pro二代的设计给它带来了很高的吸睛度、话题度,而且作为一个有“设计感”的国砖而言,它是目前在设计上我目光所及的、大部分用户给到好评的一个程度。背面的部分分为了三个区域,分别为碳纤维纹、HiByLOGO、以及竖直的规则纹路,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叫做“解构”。解构,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就是,乍一看是乱的、但是乱中有自己的协调之处和完善的设计语言做支撑,包括机身的线条、握持感、配色的选择等。我个人选择的黑色版本的机身,它总体没有紫色那么亮骚,但是看着一体感更强、更有科技感。

当然了,对于播放器的正面,我不喜欢某友商的刘海屏设计,也不喜欢明明有大下巴却自称“全面屏”的自嗨,就R6Pro二代这正面,就是最好的设计,已经不输当年很多的手机全面屏了。此外,R6Pro二代这次的屏幕色准比以往都要好,不会有明显偏冷光或者暖黄的感觉,即便是从旗舰级手机的屏幕切换过来也没有什么落差感,不需要你为了屏幕的设置去再到菜单里动点心思。

在发布会上,市场部Boss罗鱼还特地提到这次的皮套有特殊设计,能够既卡的很紧、又能够轻松地摘取,因为在右上方的部分做了一个可以部分“翻开”的结构,日常的时候都是贴着的,但是在取皮套的时候可以通过翻开此处来减少摩擦力。我在听完这句话以后不禁回想起了我各种使出吃奶的劲去拆一些皮套时的画面,甚至还因此弄废了几个价值不菲的皮套...顺带夸一下,每个标配高品质皮套的播放器厂家都值得鼓励。

设计上的槽点有吗?有的。

在右手单手握持的时候,我用右手大拇指去按动音量键,有一定的概率会让我的中指或无名指误触到左侧的播放/切歌按键,实际上两侧的按键触发力度都是挺低的、皮套的贴合度也较高,在误触多次以后我甚至已经戒掉了单手按键的习惯。这个情况也有用户私底下向我反馈过,问我是不是按键“太松”,我倒觉得和做工松垮无关,而是触发力度实在太小了,就像黑轴的机械键盘一样,不怎么用力就能够触发。这个情况我在以往海贝的机身中都没有见到过,不知道是否有改良的可能性。这么优秀的设计、这么舒服的握持手感,如果能在这种细节体验上再进一步完善的话,R6Pro二代的综合体验就真的近乎无懈可击。

Developed

字面意思,Developed意为“先进的”、“发达的”,词根则为发展。

其实很多人都以为海贝是个做音乐APP软件起家的公司,实则不然。大家熟悉的“钳工”,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理工男、技术男,和他私底下见面时所聊的也都是他从业多年对于音频硬件的见解与经验。从供电到晶振,DAC到运放,R6Pro二代都具备着同价位罕见的堆料操作,AK+双AKEX的DAC架构,默认基于MONO模式输出,单端模式下也能保证两颗DAC同时进行输出。当然了,作为一个玄学党,我个人更在意的是他们这次对于电源部分的设计,多组高磁通密度、超低内阻、全屏蔽大功率电感等,这些东西都是不一定能够在测量结果上反应出来的,但对于任何音响设备的最终声音效果几乎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个“改进点”在于,R6Pro二代这次不再过于追求大功率的输出。

其实从我过去的测试结果中大家应该能感知到,功率数字其实和推力大小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在旗舰级播放器里有不少机器的功率都是“小尾巴”级别,比如P6Pro的功率和自家W2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而在海贝家族里,RS6的功率并不如R6III、RS8也并没有全方位碾压R8。

海贝近几年在调音方面最让我惊艳的机器其实是便宜的那款R52,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便携播放器里的A类放大很鸡肋,但R52用轻薄的小体积诠释了什么叫势大力沉、从容温婉,虽然功率比上代R2有所降低,但反而是一个驱动上限更高、控制力更好的机器。关于我对输出功率的看法,我还特地写过一篇小短文,感兴趣的可以翻阅。

平衡

单端

LineOut

硬件测试的部分,还是和以前的一样的标准,输出功率严格按照双声道THD+N<0.1%取值,噪声参数大家参考动态范围而非信噪比。R6Pro二代的总体带负载参数表现没有太明显的优点和槽点,带负载的动态范围最高能测到dB左右、极限动态dB,失真、串扰、输出功率什么都没有太多值得拎出来解读的地方。

R6Pro二代的账面输出功率虽然看起来比R6III还低了一点点,但有经验的用户能一下子感知到二者在声音“档次”上的差距——R6Pro二代的声音框架是更加完整、凝实的,声音不会像R6III那样有些突出中频、结像略微有后凹,更宽广的空间感、更优秀的纵深、更充沛的大动态爆发力,这些无一不体现着R6Pro二代在声音底子上的功力。此外,R6Pro二代也没有R6III那样中频带一些HUFI化的蓬松感,声音是具备更高密度、更有力道的,人声的口型清晰且形体感比较克制,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人声“相对贴脸”的需求,又能够避免过于拉近声场导致的声场劣化的问题。

在驱动上限方面,R6Pro二代能够把我手头NGErebus、JADDM+这种较为吃潜力的塞子推出很高的上限来,虽然不能说完全推满,但要知道这是一台5K价位的播放器,它在驱动Erebus这种古典向的超旗舰耳塞时,在密度、空间感表现上已经达到了自家RS6的水平,差距主要在于中频的部分没有做到R2R结构的绵密感。而在素质表达倾向上,R6Pro二代的素质给的还是比较直接的,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清晰、凝聚、大开大合这三个关键词,这一点和当年R6Pro给我的感觉是相对接近、但又不完全雷同的,R6Pro初代的声音明显还是比新一代的要显得粗一些、疲软一些。音色的细节部分,我们留到下个章节来聊。

关于操作,如果是换做别的什么牌子,我可能还会多写几句,但在海贝这边,夸赞他家的操作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海贝其实很早就跳出了去打磨所谓的稳定性、流畅度、改善BUG的级别,他们现在追求的是“进一步的好用”,比如更出色的待机续航、更跟手的转场动画,包括整个的UI设计也都随着不同的机器有所变化,R6Pro二代的这套紫色壁纸+紫色重绘UI还是挺有质感的。

Delicious

除了形容饭菜可口外,这个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来表达“令人愉悦的”意思。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R6Pro被冠以“力大声粗”的头衔而印象深刻,但换言之则是牺牲了一定的纯净度、高频控制力,而且信息量的呈现会显得缺乏层次,有灌耳之感。而R6Pro二代虽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晰、凝聚、密度高且声音框架很扎实,但经过多轮搭配、各种曲风的测试后,R6Pro二代更吸引我的是它声音的流畅感、精致度,而且其声底尽可能的是朝着百搭的方向去的,不会像R6III或者RS6那样有些挑塞子,尤其是它“专治各种HUFI”。比如很多人觉得声音口味太重的原音再现黑海皇,在R6Pro二代的驱动下不仅是把极致的密度、人声的口型气息都发挥出来了,还大幅度避免了声音能量的“淤积感”。你可以理解为R6Pro二代虽然乍一听是个素质流的路子,但它的能量感释放相当自然、有一种太极拳的感觉,能够把一些偏厚的、HUFI的耳机保留住他们原本的韵味,但把冗余的能量感“化开”一些,而不是单纯地去削薄。

R6Pro二代的结像形体感是偏精致一些的,从低频的部分就能感受到,声音的落点很明细、鼓点的中心感很强,有轻微的蓬松度增益,但乍一听的话并不明显,可以说它是用了一个偏清瘦、层次感较强的低频底子做了点不过分的肉感出来,所以低频的部分不会让人觉得寡淡。而中高频的部分它并没有像R6III、RS6那样略突出点人声、把中频做的偏厚,总体还是为器乐服务的、只是在人声的地方保留了一定的润感,没有明显的男女声倾向。我甚至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你种草了RS6、但并非纯流行党的话,R6Pro二代会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它对交响乐、NewAge有很好的兼容性,虽然在密度上和RS6仍有距离,但声场的规整度和大动态表现都十分胜任一些更极限的器乐曲目,而且器乐的部分流畅细腻、有光泽度加成,即便是听独奏、或者三重奏等小场面的曲目,R6Pro二代都能够传达一个“悦耳的音色”。

这是我文章里,为数不多花了3K多字的篇幅去写一个中端的机型的一篇,老实讲,如果你问我R6Pro二代是否为同价位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台机器?显然不是,我手头小几十台前端,什么风格样式的都有,但你要问我5K价位现在最具代表性的“新时代国砖”是哪个,答案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R6Pro二代。它的出现可以说基本上磨灭了让我在中端价位推荐洋砖的可能性、即便是放在竞争激烈的国产货里,它也是这个日趋无聊的随身HIFI市场里极具辨识度、会让我有购买欲望的一台机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