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年文明,漫漫历史长河中,服装从最初雏形,到形成具有制式,到现今的多元形制,中华服饰文化在朝代更替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服饰起源这一时代,骨针、部件式衣、石饰、贝饰先后出现,原始衣饰缓慢成形。
部件式衣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环境艰险,那时候人们为了逃避危险、捕猎野兽、威慑敌人,慢慢的发明出了原始的兽头帽、皮甲、射、胫衣之类的部件式衣,后来慢慢深化成完整的衣物形态!
原始的服装形式
那时的服装多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制造,以兽骨磨制骨针缝制,并饰以“兽牙、鱼骨、石珠、海贝”等,装饰美化!
(旧石器时代的兽皮衣和“贝、骨、石”饰品)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发掘出约1.8万年前的骨针)
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服饰形制出现
这个时代工纺织业逐渐发展,衣冠服饰形制日臻完备,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上衣下裳制”。
相传彼时,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黄帝则造出了原始服装的形式,上衣下裳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新石器时代的树皮服-藏于“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
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服装配饰
新石器时代除有初初成形的服装形制外,考古专家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以及簪发椎髻用的骨、石、玉笄等器物,这一时代,人们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注重形像美。
(镶嵌骨笄-出土于"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
夏代·服饰尚黑第一套以帝王冕服为中心的等级制章服制度出现
彼时,奴隶制社会形成,奴隶主阶级垄断了服饰资料,为了稳定阶级内部的秩序,奴隶主规定了等级制度和相应的章服制度。
夏朝的服饰主要以黑色为主,阶级差距大,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第一套以帝王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就在那时形成。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后,历朝历代帝王冕服制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沿用。古藉纪言:《礼记》:夏后氏尚黑,大事殓用昏(天黑),戎事乘骊(纯种的黑马),牲(祭祀)用玄(黑毛动物)。(夏朝服饰)夏朝服饰颜色则多为“上玄下黄”即:上面是黑色的,下面是黄色的。黑色表示天亮以前的颜色,黄色表示土地的颜色。在人们的心里,天和地是两个至高无上的神。当时的服饰是中国人对天地崇拜的表现。(多年前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同期发簪)商周·商朝尚白,小袖宽衣,交领右衽
夏朝尚黑,但商朝恰相反之,商朝崇尚白色,不仅表现在服饰上,从旗帜,工具到马,牛,绵羊,狗和猪等,都喜以白色为祭品,野外狩猎也喜白色猎物。
政治意义:
商汤以“易服色,尚白”的政治措施,让人们的服饰从夏代的尚黑,转变为尚白,白色象征光明和希望,告诉百姓,商朝政令和夏朝不同,将带给人民希望。在改朝换代中,用以稳定民心,获取百姓支持!
古藉纪言:
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车为善”指的是商朝修车造路的技术先进;“色尚白”便是崇尚白色。
商朝服饰采用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不分尊卑,全部都制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后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襦为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周朝男装、女装)朝朝民间女子所穿服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这种围裙被称为襜!(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商代白石雕像)一踞坐石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腰间束有宽带,衣服上绣有精美的文饰,脚穿翘尖鞋。
安阳妇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像(编号:)
身上穿绣有云纹和虺蛇纹的长上衣,衣服为对襟,窄袖,下襟可垂到足踝。领口左右交掩,腰间束有宽带,下面悬垂着长方形的黼黻,腰间左侧还插了一件柄部做卷云形的器物。周朝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