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文坛中,*土风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创作领域,而作为*土风的代表,陕西文坛不但是其中的翘楚,更是如恒星在茫茫宇宙中存在一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陕西文坛的辉煌时刻,那一个时代的陕西作家们,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绚烂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他们的作品,似乎在为我们讲述着那个过去的时代......
说道陕西文坛的启蒙者,柳青是不得不提的名字,青年时期的柳青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为国为民做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农民中间,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经验,即使“文革”时期遭受迫害停止工作,也无法撼动其内心的火种。
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更是让无数人在迷茫中找到了失去的方向,犹如一盏灯塔一般照耀着后人。
前面有柳青做前浪,便引来无数后浪的追逐,自此陕西文坛犹如黑夜中的灯火一般,在华夏大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火种,引来了一次又一次文坛的地震,而其中最为被人们熟悉的,莫过于曾经“陕*东征”五虎将带给人们的震撼。
20世纪90年代,国内文坛诞生了一个至今都难以超越的文学现象,五位来自陕西的作家的创作激情被当时的文学评论家称为“井喷”。
在作家出版社为《最后一个匈奴》举行的座谈会上,某文学评论家说:“陕西人要来个挥马东征啊”。随后,光明日报记者韩小蕙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陕*东征”火爆京城》。“陕*东征”由此得名。
年香港红磡的“摇滚新势力”演唱会,让来自东方之珠的同胞们领略到了内地摇滚乐势力的强势及觉醒。而早在一年之前,内地文坛更是引来了一次“地震”,《*原》《废都》《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和《热爱命运》不约而同被京城五家出版社推出。一时间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京城的报道像点着了的爆竹一样,很快引燃了陕西各级刊物的连锁性反响以及整版的评论、特写和创作体会。这些报道大大鼓舞了‘陕*’们,成了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热门话题。”
五部长篇一经问世,就引来无数的赞誉与批评。这其中很多人也遭受了无数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自这五部作品问世以来,长篇小说又一次成为了文化界的主流,也让无数读者仿佛回到了曾经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坛“文艺复兴”的影子似乎正在崛起。
只是这次崛起太过于匆忙,失落的也太过于急切,如今再回首,那段往昔历历在目,犹如一年后的那次演唱会,原以为是起点,谁知道竟是巅峰。
年香港红磡演唱会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头再看看这5位作家,正是他们的坚守,才有了让后人如梦如痴的那些故事可以讲述。
高建群
,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开启了“陕*东征”进程,作为一部史诗级别的作品,小说让读者仿佛走进了那个漫天*沙的西北大漠,为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是无比震撼的。
可就在那一年,进入终评的《最后一个匈奴》却与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在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高建群说:
“这很正常,我现在有一种终于解脱的感觉。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件事儿,但也不算是件事儿......现在我走出来了,终于可以平静地生活,可以不再揪心了。”
评价一部小说的好坏,向来不是以是否获奖为标准,否则这本书又如何能让读者铭记于心呢?回看这部史诗级的巨著,是否会让人眼里含着泪水。
高高的山峁上穿红衫的小女子吆着牛,从陕北北部边缘向远方迁徙的最后一批匈奴路过,一个年轻士兵从队伍里溜出来。在场边的茅棚里发生了一件男女之间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过了一些日子,女子的肚子大了起来,两人的事情败露了。族长叫人把他们吊起来,准备处死。但女子肚子里的孩子救了他们......
如今再看这段文字,仿佛又一次看到了作品那犹如老者般深邃的眼眸,和那故事里一幕幕让人落泪的画面。
作为陕*东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后一个匈奴》是一本犹如丰碑的书。
陈忠实
作为陕西文坛“生冷硬倔”的代表,陈忠实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一位作家,虽然终其一生人们只记住了那部史诗般的《*原》,但这足以让老先生载入史册。这本被老先生称为“死后垫棺材板”的作品,也成为日后文学作品中难以企及的高峰。
陈忠实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这如同老先生的性格一般,隐忍、坚守、刻苦。家乡的乡风民情、山山水水早已和他融为一体,*原上的那些恩怨对他来说早就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刻在内心的一座碑。
四十余万字,6年时间,陈忠实为了这本书付出得太多,似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在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老先生扔下笔杆子,看了看窗外,点起一根烟。
为了等这根烟,老先生等得太久太久了,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那些生动的人物性格,似乎都不如这根烟来的惬意,但那些无形的创作内容却是老先生一生的财富。
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或许是对于老先生那6年复出的最好回报。
如今,这本书依然激励着每个人,书中的情景犹如一幅幅巨幅油画般让人难以忘怀,不论何时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经典,即使是诞生于新时代的人们,依旧能记住脚下的土地和家乡的烟火。
小说正版链接如下,喜欢的朋友欢迎选购:
京夫
陕西作家中,人们似乎更愿意谈论路遥、陈忠实这些知名人物,但殊不知京夫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且成就丝毫不亚于其他几位大家。
年开始发表作品,后加入作协。一生创作多部优秀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新女》,短篇小说集《深深的脚印》,中短篇小说集《京夫小说精选》,散文集《海贝》,中篇小说《白喜事》等。
其中《手杖》获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娘》获年当代文学奖,《在治安办公室里》获金盾文学奖等。
作为前辈,或许这个名字离我们有些遥远,但作为引路人,京夫是陕西文坛史上不能被遗忘的名字,当年正是京夫的《八里情仇》让他与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一道引发了“陕*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程海
作家程海
年,是陕西作家作品爆发的一年,但这一年里有一部作品不得不提,长篇小说《热爱命运》一经发行就卖了近百万册,火爆全国,这也让程海成为了“陕*东征”主将之一。
其后被网民及有关报刊誉为“西北第一才子”。其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入选香港,新加坡及中国内地中学语文教科书(包括人教本,苏教本,沪教本,鲁教本等)。
贾平凹
最近一段时间,贾平凹可谓是处在风口浪尖,这一切都离不开其宝贝女儿的“神助攻”。
如果说陕西作家中谁最俗气,贾老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一方面其作品中那些不堪入目的字眼让人汗颜,一方面其生活中“一字千金”(或许不止)的收入让人不耻。
但不管如何,贾平凹依然会在陕西文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其作品影响力太过深远,以至于大洋彼岸的人们提起那部“禁书”也会津津乐道。
《废都》的问世,让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们着实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书中那些在当时看来犹如天方夜谭的故事,揭露了多少人的遮羞布,以至于被无数“文人志士”当做反面教材来口诛笔伐。
其实抛开书中那些不可描述的方框,整部作品所讲述的无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文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看似荒诞,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真实的可怕,现实也不外乎如此,只是在那个新老交替的时代下这样的故事不会另大多数人所相信,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身边看到的和发生的,而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角落似乎是人们不愿去探究的禁地。
时代是发展的,如今那些黑暗中发生的事情也渐渐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人们才又惊奇地发现,原来书中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与其说这是一本“H书”,不如说这是本预言书,只是这语言在16年后才得以解封,如今再看,依然感受颇丰。
正版链接在下方,喜欢的朋友欢迎选购:
回首过往,陕西作家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又宝贵的精神食粮,如今新一代弄潮儿崛起于新时代,其中翘楚人物依旧在时代的洪流中挥舞着受众的火把,将星火一代代的传承。
那个时代美好而又富有激情,如今的时代更是日新月异,新的故事应该由新人去诉说,而老一辈的光辉则不会熄灭,指引着我们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