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三星堆新出土海贝首展暑期到金沙看神奇宝“贝”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出土的海贝、金沙罕见的贝纹铜器……7月20日至10月2日,“神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特展将在成都金沙博物馆展出。作为四川首个贝文化主题展览,该展览将展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5家文博单位馆藏的贝类标本及相关文物余件(套),为暑期的成都带来阵阵舒爽的“海风”。
金沙贝纹铜器罕见亮相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大量海贝、青铜贝和绿松石贝,在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也发现了根据海贝的形态、纹饰制作而成的玉贝、贝纹铜器等。考古学家推测,在古蜀人的生活中,海贝可能也是一种“奢侈品”,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与金器、玉器一起,被敬献给天地山川、祖先神灵。
那么,古蜀海贝从何而来?考古发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环纹海贝中间有齿形沟槽,这种海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而根据史料记载,在印度洋北部地区,刚好流行用这种贝作为货币使用。因此,这些海贝有可能是伴随贸易活动,从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经云南地区,来到成都平原。此外,除了西面的印度洋,古蜀地区的海贝还可能来自我国南海地区,途经广东、广西、贵州到达四川。受海贝外形的启发,古蜀人还使用其他珍贵的材质,制作出铜贝、绿松石贝、玉海贝、贝纹铜器等,展现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本次展览收集了各种神奇的“宝贝”,除了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出土的多件海贝首次展出,金沙遗址出土的贝纹铜器也将罕见亮相。这件铜器外表扁平,中空结构,出土时还填充有黑色无机质,其侧面装饰有11个大小不一的贝纹图案。
珍稀贝类标本集中展出
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历年特展中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览展出余件(套)展品,其中,贝类、鱼类、珊瑚等标本就近件(套)。位列世界四大名螺的法螺、唐冠螺和鹦鹉螺、贝中之王——砗磲、海之荣光芋螺等29种珍稀贝类标本都将集中展出。
此次展出的标本中最为“资深”的当属鹦鹉螺。它被誉为海洋中的“活化石”,已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演化。根据其控制自身浮沉的原理,人类制造出第一艘核潜艇。
海之荣光芋螺,因其拥有犹如大海在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在海面上泛起的波光般美丽的花纹而得名,其超高的“颜值”值得一看;体量最大的砗磲,被称为“贝中之王”,直径将近1米,是历朝历代人们趋之若鹜的装饰品原料。此外,还有形似太阳的太阳衣笠螺、形似古蜀象牙但历史更为久远的象牙贝、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用来梳理长发的骨螺……不出成都,市民在金沙即可体验“赶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