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摘自《海的女儿》安徒生
年,清·嘉庆十年4月2日,在丹麦奥登赛城里的贫民窟里一个鞋匠的儿子出生了。
鞋匠给他起名:汉斯·克里斯钦·安徒生,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个体户鞋匠,就像现在有个小门面的小手工艺人一样,但在那个年代是最贫苦的最底层人士。
安徒生出生时,父亲安诺森时年二十三岁,而母亲已经三十岁了,安徒生的母亲在二十四的时候和一个陶泥手艺人未婚生过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安徒生同母异父的姐姐。
在安徒生五岁那年,母亲送他到一个老女教师办的学校里学习,母亲和女教师约定:不得体罚安徒生。没过多久,在安徒生受到老师的鞭打后就离开了学校;后来又被送进了一所主要为犹太孩子上学的学校里学习文法知识,不足一年,学校停办了,安徒生被迫离开了学校。
或许伟大的人物都有相同的通病:性格内向、敏感;少年时期的安徒生绝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独自玩耍。父亲安诺森经常给这个可能有点自闭症的孩子经常讲述一些童话故事,这个举措却无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伟大的童话艺术家。《一千零一夜》及《圣经故事会》给这个幼小的孩子留下总终身磨灭不去的印记。
幼小的安徒生经常在家里摆弄一些玩偶,还给这些玩偶穿戴花花绿绿的衣服,仿照舞台演出编演自己编造的戏剧。
七岁那年,安徒生的父亲给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代服兵役,当了一名火枪手,四年后回到家乡的安诺森就去世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一岁的安徒生已经是制衣厂里的熟练童工了,安徒生是不甘心就这么碌碌无为地读过平凡的一生的;他是有坚定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雄心——要成为一名剧作家。
祖母和母亲一致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缝纫这门手艺,但经不住安徒生的苦苦哀求,他的母亲最后同意了他到当时的首都哥本哈根去碰碰运气谋个出路。(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他的童话:笨汉汉斯里的剧情)
怀揣着十四元钱和一个芭蕾舞演员的一封介绍信,少年的安徒生独自踏上了关于他奋斗传奇一生的旅程,走上了奔赴哥本哈根之路。
初到哥本哈根的安徒生,到过剧院舞台上跳舞、表演给人看、还在大街上卖唱给人听,然而没人理会这个由于相貌有点丑陋又瘦又高的青年人。然而这个青年人并没有因此而泄气,有些机会是在不断尝试中所拥有的,在安徒生不断争取表演机会的同时,哥本哈根一些著名的文化人士受到安徒生这个不断奋斗的青年所感染,得到他们的一些接济。
一开始安徒生想往歌唱和芭蕾方面发展,他的梦想是进入皇家剧院做个舞台演员或歌唱家的。可惜他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上帝剥夺了他成为一个歌唱或芭蕾舞演员的一面,但却给了他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童话作家。三年的尝试没有什么结果。不甘心失败的安徒生找到了通过写剧本或许能进入皇家剧院这个最后的捷径,在以便尝试表演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尝试诗歌和剧本创作,第一个剧本《林中教堂》的悲剧石沉大海,第二部悲剧《维森贝格的强盗》交给皇家剧院,在未得到皇家剧院的消息,他马不停蹄有写了五幕悲剧《阿尔索芙》递交给皇家剧院。
《威森贝格的强盗》退稿后,上面的评语时:就连字母的知识都缺乏。《阿尔索芙》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在皇家剧院退稿的同时,安徒生被剧院主任召见了,告诉他:“应该送进拉丁语学校接受基本的教育”的建议,安徒生被感激地接受并抓住了这个改变他命运在当时是最好的建议的机会。
在安排安徒生上学这件事是由当时主管剧院经济的副主任约纳斯·科林负责,教育费用是科林向国王替安徒生申请的,国王从他掌握的资助科学艺术的公益基金中拨款支付安徒生的学费。科林监督安徒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后来成为安徒生父亲一般的亲人。
上学,对于安徒生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当时的安徒生已经十七岁了还要和一群十来岁的毛孩子混在一起学习,在文法学校,校长梅斯凌对安徒生的管教近乎掠待,不准他写诗。还时常讽刺安徒生,在安徒生多次向科林报告他的处境后,科林同意了安徒生离开文法学校,并另请老师为他补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安徒生二十三时终于被哥本哈根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安徒生并没有放弃他要“成名”的梦想,并且一直在努力着朝“成名”的方向发展。
在哥本哈根,安徒生在市内租赁了一间阁楼,距离他的家庭教师居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每天安徒生都是徒步前去上课。在路上安徒生创作了《一八二八和一八二九年从皇家岛运河漫步到阿玛奥东端》并自费出版,这部书籍在当时的文艺界泰斗海贝格主编的《哥本哈根飞航邮报》上刊登部分章节,受到颇为不错的评价,书籍很快被销售一空。不久安徒生的轻歌舞剧《尼姑拉伊钟塔上的爱情,或观众池怎么说》出版被皇家剧院搬上舞台。尽管在皇家剧院只演出三场,安徒生实现了进入皇家剧院的愿望。
一颗新秀正在冉冉升起。
安徒生,这个贫民家的孩子一下子闯进了哥本哈根的上流社会,一些当时的重要人物举办的文化沙龙邀请安徒生为座上宾。
在年夏天,安徒生旅游经过佛堡,去看望大学同学克里斯钦,被同学的妹妹里玻格吸引,可惜那时的里玻格已名花有主。
自觉失恋后的安徒生在年夏天,安徒生到德国和瑞士短暂的旅行过一次,来派遣他的忧伤,也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以后的岁月里安徒生到过许多国家,他总是在不停地旅行。他说:“旅行就是生活,只有在旅行中你才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活力,旅行对于我就像是给心灵做一次恢复精力的沐浴一样,就像是能恢复我们的青春的美狄亚的酒一样甘甜,旅行归来的时候,我总是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
在三十二那年安徒生又喜欢上了一位十六岁的索菲·奥斯特,一位物理学家的女儿,由于安徒生的自卑和怯懦,觉得自己太穷,不能给她已经习惯了的那种富裕的生活,使他错失了这次机会。
最令安徒生念念不忘且长达十四年的爱恋的是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詹妮·德林的感情。年他们第一次见面,那时的詹妮·德林已经是丹麦著名的歌唱家了。
三年后经安徒生的朋友芭蕾舞大师布农维尔的妻子引荐,詹妮·德林和布农维尔的妻子是朋友,詹妮读过安徒生的作品,且一直想见安徒生。
令安徒生魂牵梦绕14年苦恋而不得的詹妮詹妮在哥本哈根的演出期间,安徒生每天都会找机会到詹妮借住的布农维尔家里,目的只是待在詹妮身边。在得知詹妮要去柏林演出,安徒生马上决定去柏林过圣诞节,圣诞夜安徒生婉拒了一切朋友的邀请,一心只等待詹妮·德林来邀请,然而希望落空,虽然事后詹妮又给安徒生补办了一次过节,但对于安徒生来说这是不好的开始。
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安徒生痴痴迷恋着这位“瑞典的夜莺”,凡是詹妮演出的地方伦敦、柏林、魏玛,都留下安徒生的足迹,每次安徒生向詹妮求婚的话几乎要开口了,但詹妮一开始就表明:“她只能把安徒生看成是自己的兄长”。
后来詹妮把自己的画像送给安徒生,并在画像上写道:“赐艺术和宗教给予人,是为了指出通往下一世代的道路。”
后来这位“瑞典的夜莺”嫁给了一位钢琴家并定居在美国。
或许是因为安徒生没有资金的原因,因为就是安徒生卖掉富人们资助他的勋章和首饰,也不足以置办房产,直到安徒生去世前,他最后在犹太富商提供的寓所里孤独终老。
此后安徒生再未考虑结婚的事情。
年3月,安徒生获得国王批准的一笔旅行资金到法国、意大利、德国的旅行,在旅行中,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和诗剧《奥耐特与人鱼》;《即兴诗人》的出版标志着安徒生生活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这部长篇小说使得安徒生在欧洲名声大噪。
此后安徒生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奥·托》和《只不过是一个拉小提琴的》,为丹麦文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安徒生一生写了五十多部诗剧、歌剧和芭蕾舞剧脚本,长篇游记七种。然而最令世界记住安徒生的还是他的童话。那个像老奶奶一样在你身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美丽诗篇。
安徒生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