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参加一场古代的宴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前不久,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夜郎王穿越到贵州省博物馆,在这里精心布置了一场盛大的筵席,西南诸国的巴王、蜀王、滇.王、骆越王等拿着家中的珍宝前往赴宴,席上觥筹交错、莺歌燕舞,象征尊贵身份的青铜器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各国国王带来的青铜器,有用来陪葬的火锅、精美小资的酒壶、自带营养搭配的餐具、专门用来炫富的存钱罐……这场王的盛宴将会持续到5月,从礼乐、饮食等方面,重现了西南地区青铜时代上层社会的繁盛之景。
夜郎王国:做饭的炊具套头上陪葬
如果能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和夜郎国人一起吃饭,你绝对想不到,用来招待你的炊具,最后会变成墓葬里套在死者头上的陪葬品。
这个看起来像一口锅的炊具叫铜釜,大口圆肚的造型能盛放很多食物,从底部被柴火熏黑的痕迹可以想象,当时夜郎人用它来做饭时,也许就像我们现在吃火锅一样,一群人围着火堆,铜釜悬在上方,等着把食物投进沸水中煮熟食用。
据讲解员介绍,这些炊具出土时并没有在古人的生活遗址中,而是出现在墓葬中,考古人员打开墓穴时,惊讶地发现墓主人的头顶和脚下都套有这样的铜釜,当他们把它从墓主人头上摘下来的时候,有的铜釜内部甚至还粘上了泥土和墓主人头上的发簪。
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称为套头葬,出现在贵州省赫章可乐遗址。夜郎人相信,把逝者套在生前使用过的铜釜中,可以保证死者的灵魂聚集在铜釜里,不会消散,保佑后世平安顺遂。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丧葬风俗十分特别,但在当时的夜郎国,这种丧葬风俗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后来,这种风俗甚至漂洋过海传到了柬埔寨地区。
古夜郎国的王公贵族有多威风?从一个饰虎铜釜上就可以看出。两只猛虎立在饰虎铜釜的肩腹部两侧,呲牙长啸着向上攀爬,尾巴高高翘起,全身刻满的斑纹让这两只已经两千多岁的老虎看起来依旧气度非凡。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虎的颈部有一条项圈,这说明,也许这两只猛虎只是某位古夜郎国贵族的宠物,不禁令人感叹这位主人当时的权势得有多大。
饰虎铜釜
在这一对威风凛凛的立虎周围还隐匿着另外两只老虎,一只伏在夜郎国勇士的兵器上,一只藏在贵族的项链里。据讲解员介绍,虎的造型是巴文化的重要元素,而出现在夜郎文化中的这四只老虎,也许是从四川跑到贵州的,这也是证明蜀黔南两地在两千年前就已形成的文化交流。
古蜀王国:两千年前成都人的精致生活
如果问大家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印象?那绝对是巴适得板。那么,两千多年前的成都人是怎么生活的?
来自四川博物馆的水陆攻战宴乐纹铜壶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铜壶上精美的连环画画着:跳舞的采桑女、射箭的小伙、正在演奏的交响乐队……由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成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许一直没有变过。
水陆攻战宴乐纹铜壶
在水陆攻战宴乐纹铜壶的第一层右侧是一幅采桑图:两棵茁壮的桑树上挂着篮筐,有人忙着采摘桑叶。而树下,有一个形体较高大的人,正在扭腰侧胯、高扬双臂,跳着豪放的劳动舞,两个采桑女鼓掌伴奏。
水陆攻战纹铜壶的纹饰
紧挨着的是贵族正在练习射箭的场景:亭子里,一人双手拉弓,而亭子前方另一人高高举起长竿,竿上还有飘带,这应该就是箭靶。还有一人,紧靠亭子坐着,手里拿着短棍,负责报靶。
劳动和学习之后,水陆攻战宴乐纹铜壶的第二层描绘的就是一场盛大的派对,据说,这也是此次展览名字《王的盛宴》的来源。画面里,坐在厅堂地上的就是举行这次宴席的主人,他身边还站着一位手持铜戈的护卫人员,而被宴请的四位宾客则站起身来,手端酒杯,向主人敬酒。
在宴会的楼下还是一个交响乐队在表演,有敲编钟的、有敲编磬的、有吹笙的,个个体态轻盈婉约,好像在一边敲击一边起舞。
第三层画风突变,与上面钟鸣鼎食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变成了风起云涌的战场。右边是水战,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飘扬着战旗,船上的士兵正在厮杀,手持有长兵器的或刺或钩,持短兵器的近体肉搏,还有的士兵跳进水里,伺机能破坏敌船或登敌船格斗。
而另一边的攻城的战斗更加惊心动魄,图中横线代表城墙,斜线代表云梯。守城的一方有弓箭、礌石、长戈、短剑等。攻城的一方有云梯、长矛、长戈、短剑。攻城的一方则处于下风,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巴国王族:吃饭和喝酒一样都不能耽误
古巴国人吃饭讲究营养均衡,四荤四素是饭桌上的标配,如果你亲赴巴国王公贵族们的宴席,侍者可能会为你呈上一套名为俎豆夹组合的青铜器餐具。
这个通身碧绿,看起来像台灯一样的器皿,就是俎豆夹组合中的俎,也就是切菜时所用的案板,直到现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俎多是圆形或方形,而这个独特造型的俎,目前只在小田溪墓地中两座最高等级的墓葬里出土过,它的独特造型也令我们好奇,巴人在厨房用它切菜时,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俎豆夹组合
俎豆夹组合作为一种餐具,自然少不了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这八个和我们吃饭时用的碗相似的器皿,标准称呼为豆,现代人吃饭时用它来盛饭,但巴人却是用来盛放肉酱和腌菜。《周礼》当中记载,豆里放置的食物是荤素搭配起来的,当时放置的菜包括四个荤菜和四个素菜,在王的盛宴展览现场,能看到其中一件展出的豆里,至今还有腌菜的残痕。
酒是商朝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商人喜喝酒,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商纣王曾修建酒池肉林,而他们用来喝酒的器皿也颇有讲究,一般称为尊。这件嵌绿松石鸟形尊堪称镇馆之宝,虽称为尊,但它通体只有嘴部有一个手指般大小的孔洞,因此它不具备作为酒器的实用功能,很可能是巴人根据中原已有的鸟形尊造型而自己制作出的青铜器,只在祭祀时作为礼器使用。
嵌绿松石鸟形尊
它的造型是所有展品中最奇特的了,虽然外形像鸟,但却拥有鱼的嘴、鹰的鼻、象的耳朵、鸽子的身体、鸭的脚、头还顶着凤冠,看起来六不像,是用了六种不同动物的身体特征来组合而成的青铜器,它身上精美的纹饰和镶嵌的绿松石,让它成为了一件意义非凡的艺术精品。
嵌绿松石鸟形尊文物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插曲,作为巴人青铜工艺水平的代表作,许多地方博物馆都想借用它来展览,但由于它身上的绿松石很容易掉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从没有将它外借,因此这次能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是一件难得的事,这也是它第一次长出翅膀飞出家门。
古滇贵族:如何在汉朝发挥创意炫富
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东海海岸,一个原住民随手捡了一袋被今人称为环纹货贝的海贝,经滇西古昆明等国抵达滇国国境,成为了滇人买卖物品时用来交易的货币。
在滇国,环纹货贝是财富的象征,滇国的贵族们为了能高调地炫富,用了一个叫做贮贝器的器皿来储藏货贝。叠鼓形狩猎场面贮贝器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它的作用和现在的存钱罐差不多,在炫富这件事上,古滇人发挥了他们极致的创意。
叠鼓形狩猎场面贮贝器
叠鼓形狩猎场面贮贝器由上下两个鼓重叠而成,下面的鼓上有立体造型的牛和鹿,上方是单独制作的器盖,并在上面雕塑了紧张、刺激的狩猎场面。一眼望去,这个场景中有3个人,其中2人手持兵器骑在马上,打算狩猎一头奔跑中的鹿。
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局部)
比较特别的是,在后方雕塑着一个通体鎏金的贵族,他正在追杀另一头鹿,这两头鹿的右后方各有一只狗,狗在对鹿做着撕咬的动作,同时还有狐狸和兔子造型的雕塑。面对雕刻得如此精美的青铜器,有专家认为叠鼓形贮贝器是滇王所专用,滇王死后带着它随身埋葬,进了墓地也不忘最后再炫一把富。
在王的盛宴派对上,各国贵族难免不了要盛装出席,在这其中,滇国的贵族在穿着打扮方面,可以说是在高调地表现自己的财富。金腰带及圆形铜扣饰是一条纯金打造而成的饰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皮带。
金腰带及圆形铜扣饰
这条金光熠熠的腰带上布满了精美的细线纹、卷云纹,为了能方便佩戴,古滇人还在尾部设计了两个孔洞,用来调节和伸缩腰带长短。腰带前方一个浮夸的青铜扣饰赋予了这件文物最大的亮点,这个圆盘造型一样的装饰品看起来十分奢华,因为它中间镶嵌着红玛瑙,红玛瑙外面镶嵌一圈绿松石,外面再嵌一圈玉环,最外部又装饰了绿松石,如此环环紧扣的设计,更是显出滇人独具匠心的智慧。
作为一名拥有精致生活的滇国贵族,在日常的穿着打扮上,看来也比普通人花了更多心思。这件文物向我们展示了古滇国上层人士的服饰文化,也表明滇国贵族有喜欢高调炫富的爱好,光是一条腰带都如此奢华,那他们平时穿的衣服也很值得我们去想象。
百越王国:一物多用的独特丧葬风俗
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人死去过后,遗体会被放在棺材中进行安葬,但在两千多年前的句町古国,存在一种独特的丧葬习俗。年7月,广西西林县出土了一件名为翔鹭纹铜鼓的文物,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出土时死者的遗骸是装在铜鼓里的。
翔鹭纹铜鼓
作为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在西汉时期宴饮乐舞、集会祭祀等场合,就能见到这个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铜鼓。要制作出一个铜鼓可不容易,首先你要学会金属的冶炼和铸造,还要懂得绘画、音乐、舞蹈,因为在翔鹭纹铜鼓身上,各种人物划船和跳舞的精美纹饰,就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王的盛宴展览中,翔鹭纹铜鼓是所有展出铜鼓中体型最大的,通过图片可以看到,这个铜鼓中间能够明显地看到被锯断的痕迹,这其实和当时独特的墓葬风俗有关,这件文物出土于广西西林县,这个地方在汉代之前属于古国句町的属地。
翔鹭纹铜鼓被认为是句町军的葬具,按照当时的风俗,人死后有两次安葬,第一次埋葬后等到尸体风干把骨骼挖出来,之后捡到铜鼓中再进行第二次安葬,这在一定程度上和贵州的套头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的年代做到了一物多用。
商朝时期,商人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酒器称为铜卣,兽面纹提梁卣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在年1月19日,广西武鸣县马头公社的几位社员在马头乡逸岭附近挖水池时,无意中挖出了一件色泽晶莹、装饰华丽的的青铜器,后经专家考察后确认,这是标准的商代铜器,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兽面纹提梁卣
从正面欣赏兽面纹提梁卣,它下方的两个圆圈代表着饕餮的眼睛,眼睛中间是它的鼻子,它的耳朵看起来很像树叶的造型。眼睛上方的眉毛很独特,眉尾向上扬起,表现出的是人们想象出的饕餮的样子,传说龙生九子,第五个儿子就是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兽面纹提梁卣的盖内有一个铭文,可译成天,也可译成子字,和中原地区青铜器上的铭文很相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它不是百越自己的工匠铸造的,对于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百越地区,交易、战争、赏赐都有可能,这也表现出百越和中原两地的文化交流已经十分密切。
太阳神鸟金箔
除了上面这些,这场王的盛宴还有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太阳神鸟金箔(复制品)、难得一见的滇王金印(复制品)……
贵阳融媒记者罗林董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