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问现在买房投资合适吗?若你搞清房地产的本质就会明白了。
当提出房地产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估计有人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了一下,但是能说全面和讲清楚不多。
要搞清房地产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货币的起源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1.货币起源
在原始社会时,每个人先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因为生产力低,只能勉强自给自足。随着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总结生产经验后,生产力就提高了,人们生产的东西就有富余了。
那么多余出来的东西就是开始互相交换,这就到了商品交换时代。
交换过程中,慢慢发觉这种以物易物太麻烦,交换双方都必须带着实物现场交易,而且每种商品的价值大小不等,很难精确计量,在交换中难免出现一方吃亏倒巧的事情,就需要一种大家都公认的工具,能给予每种商品计量价值。并且这种工具方便携带储存。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使用这种工具是贝壳,一种天然的海贝。这就是最早的货币
后来慢慢又使用了金属材质的贝壳和货币,一直演变到今天的纸币和数字货币。
2.剩余劳动价值
有了货币以后,老百姓劳动成果的价值就容易被计量出来,方便交易了。不仅有形的劳动成果能方便交易,还有无形的劳动成果也能交易了。
譬如:古人甲要把好几袋粮食送到集市去交易,因太多了一个人搞不定,就找到古人乙帮忙,古人乙力气大就替古人甲抗着粮食送到集市去卖,卖完粮食,古人甲给了古人乙几个贝壳。
这里面的古人甲提供的是实物,是有形劳动成果,乙提供的是服务,是无形的劳动成果。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成果,在满足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需要后,若有多余的部分则可以拿去交易或者存储,那这些多余部分就属于剩余劳动价值。
我这里讲的剩余劳动价值和马克思讲的资产阶层压榨工人在下班剩余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这些剩余劳动价值集中起来就是社会财富,或者国家财富。
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在被赋予计量劳动成果后才有了价值。
货币背后真正有价值的是劳动成果,也就是剩余劳动价值。
3.剩余劳动价值的支配
人们一般在满足自我需求之后,这个创造力就会下降,因为人有惰性,需求一旦满足就会缺乏动力。
那些智者就会发现并研究这个问题,社会的管理者或国家的治理者当然希望社会财富和国家财富越多越好,这样才会更强大。
有智慧的管理者会引导人们产生新的需求和欲望,然后让人们自发的去提高生产力,创造贡献更多的剩余劳动价值,管理者则可以收取到更多的管理费用。
这种方法,老百姓安居乐业,比较富裕,国家财库有收入,但积累慢不够殷实。
贪婪愚蠢的管理者则直接去剥削抢夺这些剩余劳动价值,慢慢让人们觉得生无可恋了,辛辛苦苦创造了那么多成果,都被管理者拿走了,何必拼命干呢,就没有了创造的动力。
这种方法,让百姓穷苦,家底没有余粮,国库虽充实一时,但不会长久。
那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让国家富强、经久不衰,老百姓还能安居乐业的呢?
社会剩余劳动价值的总量就那么多,到底是由国家掌控支配使用好,还是由老百姓掌控支配使用好?
每个国家使用的策略都不一样,达到的结果无非就是:
1、国富民穷;2、民富国穷,还有就是3、民富国强;4、国弱民穷。
这四种结果第三种肯定是最好的了,如何实现民富国强呢?
我们东方人的智慧与思维和西方人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战略路线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实现国富民穷,然后第二步再实现民富国强。
西方社会基本都是由资产阶层掌控的,国家要富裕,想收割资产阶层很困难,只能去压榨穷人或者直接对外掠夺。
现在我们大多人都明白资源集中所产生的力量肯定高于个人,那当然是交由国家支配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但人性大多是自私的,有不少人觉悟不够高,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发展中已经积累巨额财富的人,他们认为剩余劳动价值在自己手里支配才踏实可靠。
4.实现战略目标的策略
那怎么先实现国富民穷的战略呢?
前面我们说了,有智慧的管理者都是引导人们产生新的需求来提高对剩余劳动价值的创造
若要产生新的需求,要么主动打破原有供给平衡,要么顺其自然等待新需求产生。
前者是规则制定者改变了原先的游戏规则而导致平衡被打破
后者往往是因新事物的诞生带来了变革,原先的平衡被自然打破
一旦平衡被打破,管理者要考虑到后果,考虑到老百姓是否接受。
所以用什么策略?如何实施?何时实施?如何应对?策略的策划与制定者肯定要全盘考虑清楚。
平衡打破了,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会出现三种人,积极拥护者、观望者、反对者。
所以就要先鼓动和安抚好第一批人,让这批既得利益者会积极的拥护变革,再吸引更多的观望者入局,也让其尝到甜头,最后就是那些反对者不得不面对现实,被迫接受新变革。
前面说过,社会上的每种商品都是剩余劳动价值,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既然有计量价值,就有大小之分。
在此我想问问你们,哪种商品的价值较大?
是粮食、钻石、黄金、汽车,还是土地、房产?
说到这里,估计有不少人明白了。
不明白的请听老胡下期继续给你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