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打卡积累时长,可以兑换“海贝分”啦!今年成立的威海市首支海贝分志愿服务队就实行这样的激励机制,目前,这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已超过人,不仅有年纪较大的居民志愿者,也有双报到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诚信企业人员。
“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工,到自己的分片区域开展卫生清理行动。”10月27日,在翠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邵美静的一声令下,“竹光”海贝分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朝着自己负责的单元楼道走去,一场卫生大扫除活动就此开始。
清除楼道小广告、清理乱堆乱放、打扫楼梯间卫生……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脏活、累活,集中对四方路55号、56号、57号等居民楼进行卫生清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楼道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社区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楼道是咱自己的家门口,环境卫生大家要保持好啊!”打扫卫生的时候,志愿者还顺带对居民们进行宣传,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
现在的“竹光”海贝分志愿服务队是今年上线的2.0版本,前身是竹岛街道翠竹社区的翠竹志愿服务队。以前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主要是社区里的老年居民,因为年龄、体力等因素的限制,志愿服务的范围相对较窄。服务队升级后,随着双报到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诚信企业人员等群体的纳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清扫卫生、夜间巡逻、文体活动、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志愿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今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通过社区在“最威海是环翠”APP的文明实践板块设计的志愿服务项目里打卡,累计的时长可以换成‘海贝分’,用来兑换景区打折、公交打折等服务。”令邵美静欣慰的是,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调动了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而且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加持下,报名参加服务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翠竹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以“信用+”为抓手,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它的“信用核”,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竹光”海贝分志愿服务队只是竹岛街道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环,今年以来,竹岛街道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资源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将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建立“竹光”海贝分、“益家人”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创新志愿服务模式,让有干劲、爱奉献的居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感、成就感,打造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活力,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景象。
“目前,翠竹、观海、海天社区的海贝分志愿者有余人,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多。街道计划明年在26个社区全面铺开,让所有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服务队提供的各类志愿服务。”竹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