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 二、发生规律。在*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两个明显为害期,分界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秋,一般在10月中、下旬,棉花衰老,迁回越冬寄主,每头成蚜每天平均可胎生头若蚜,一生能繁殖头若蚜。每头初生若蚜夏季脱皮4次,经过5天即为成蚜。越冬阶段的低温和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对棉蚜不利,4月份气温高于常年,有利于有翅蚜迁入棉田。5、6月份气温稳步上升,干旱少雨天气是苗蚜大发生的重要征兆。入伏前小雨、降温,是促使伏蚜大发生的主要条件,若苗期棉蚜防治后,田间残留蚜量较高,天气时雨时晴,伏蚜将发生重。大雨和暴雨有冲刷作用,不利于其发生和增殖。 三、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在播种前100千克棉种用吡虫啉拌种剂克,加水升,倒入种子内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2、喷雾防治:常用药剂有10%大功臣克,每亩用水10千克,低容量喷雾防治。 4、保护天敌:苗期以七星瓢虫、多异瓢虫为主。棉花中后期主要有食蚜蝇、中华草蛤、食虫蝽象和蚜霉菌等,对控制伏蚜有一定效果。 :food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