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开展的,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行动研究。园本教研活动是一个凝结教师集体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激发思维碰撞的平台,对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园致力于基于观察与实践的园本教研建设与行动推进,引导教师沉下心来,认真观察,敏锐发现实践中有价值的问题,使园本教研的内容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而不断优化教育行为,促进师幼的共同发展。
“纸杯搭搭乐”是中班孩子们在建构区进行的搭建活动。围绕这一活动,教师们细致观察、及时跟进、深入研讨,通过一次次有效的园本教研,实现教育目标,引领教育实践,升华教育思想。
第一次教研:
发现问题,寻找介入时机
质地轻便、安全卫生的纸杯投放到活动区快一个月了,孩子们玩得怎么样呢?在教研组的例会上,教师们七嘴八舌地交流了孩子们的活动情况,包括出现的一些问题。
刚开始,孩子们对玩纸杯很感兴趣,一般是运用了平铺和垒高两种玩法。由于纸杯重量轻,容易倒,垒高的难度很大,许多孩子坚持不住就放弃了。在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搭建造型单一、大多数孩子随意拼搭、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教师的介入点在哪里呢?经过大家交流碰撞,达成共识:
一是可以设置“为小动物建房子”等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用挑战榜样等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是纸杯的搭建单个造型主要有平面拼摆、半圆形拼摆、圆环拼摆,可多提供一些建筑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
三要充分提供幼儿自主活动的平台,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幼儿逐步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教师们一致认为,要蹲下来,瞪大眼睛,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把握好适时介入的时机,参与幼儿的活动,耐心引导幼儿。
孩子们活动中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接下来的活动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教师们有兴奋、有期待,集思广益的研讨令行动的方向愈来愈明确了。
第二次教研:
提炼问题,拓展指导思路
在随后约三周的时间里,教师们用眼睛、用相机、用笔在观察记录着孩子们活动的点点滴滴。第二次教研组会议时,教师们讨论的更加热烈了。通过各班教师的分享,大家对纸杯搭建游戏情况有了基本掌握:
海龙班王老师:
我班孩子这段时间特别喜欢纸杯垒高,由于纸杯太轻,垒高有难度,开始时孩子们经常失败,很着急。
我一边鼓励孩子们,一边引导他们思考:要想稳固先要搭好哪一部分?地基部分杯子多容易稳固还是少容易稳固呢?从地基到顶部搭成什么形状容易又高又稳呢?
经过一次次实验、观察,孩子们逐渐发现下面多上面少的塔形叠放会又高又稳。我又故意提出和他们进行PK,看谁的纸杯垒得最高、最稳。
当林林摆出8层的最高记录时,我马上用相机记录下冠*的风采,区域小结时,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孩子们看,并有意引导孩子们要勇于挑战。
接下来几天,孩子们不断发起挑战,10层、12层,记录一次次被刷新,最终阳阳搭到了14层。
教研组长的讲评:王老师的观察、介入、记录和有意引导给孩子们提供的精神鼓励,能够帮助孩子静下心来,克服不良影响,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互相挑战和自我挑战,值得肯定。
海鹰班李老师:
我班孩子刚开始搭环形建筑的时候也存在王老师班的情况,容易倒塌。
我就引导孩子们一边搭,一边从前后左右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纸杯的高矮、粗细跟稳定的关系,最后孩子们发现,环形建筑要用同一款一模一样的纸杯,否则杯口大小不一,就很容易倒塌,有时即使勉强搭好,如果有同伴从旁边快速通过,就会被身体带动的气流冲倒。
现在,我们班搭建区的规则被孩子们自发地增加了一条:要求每个人轻轻走路,轻拿轻放,避免功亏一篑。
海宝班于老师:
我班孩子开始拼搭的内容较单一,基本上全是楼房,连续几天都没有突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搭建身边熟悉的建筑物,在区域内投放了烟台蓬莱阁、月亮湾、南山公园大门等一些图片,孩子们很感兴趣,内容丰富多了。
过了几天,我又投放了许多世界著名建筑的照片,如北京的水立方、鸟巢、迪拜的帆船酒店、澳洲的悉尼歌剧院、古罗马的斗牛场等,结果孩子们的思路彻底被打开了,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了。
他们在尝试搭建花瓣造型的悉尼歌剧院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秘密——第一层地基放了多少个纸杯,搭出的楼房最高就会有多少层。
教研组长: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丰富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孩子们敢于实验、探究了,真是令人欣喜。老师们观察得也更细致了,能适时介入指导,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随后,教研组长又抛出了问题:孩子们能较好地进行单个造型搭建,这就达到目的了吗?幼儿建构活动是一个“模仿—再现—创造”的发展过程,那还可以怎样拓展活动内容,挖掘更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应如何及时跟进、指导?
经过研讨,教师们认为,建筑游戏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中的建筑都是以“群”或“规模”呈现,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搜集图片资料、参观社区建筑等方式丰富孩子们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开阔他们的思路,尝试启发他们在合作游戏、造型创意、建筑群连接和整合等方面进行突破。
又一次针对问题的教育实践开始了……
第三次教研:
生发问题,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第三次教研,教师们用多种形式展示着孩子们的活动成果:
海宝班于老师:
针对上次的教研,我也进行了反思。以前主要引导孩子们搭建单个造型的建筑,如果不加以深入引导,孩子们的